•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专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信息披露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10 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资金观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资金观潮
    黄金1150美元攻防战打响
    2010年金价要看“中国脸色”?
    主力净流入13.5亿 中国联通净流入最多
    机构视点
    禁令立竿见影 银行鲜见自身信贷资产转手
    海外股市走强
    QDII基金配置价值提升
    股指期货的
    主要特点有哪些?
    新品超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视点
    2010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机构视点

        长江证券:

    世博主题投资先看交运

      长江证券近日发布最新策略报告,研究员吴云英指出,短期受益世博、中期资产整合,上海本地交运公司正显现世博主题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分析,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带来约7000万客流,上海本地机场、航空、轨道交通、城市客运等交通运输公司直接受益于世界博览会“客流”的增加。具体分析客流来源,上海本地占20%、长三角占30%、长三角之外占45%、国际占5%;客流市内疏散方式中,轨道交通占50%、公交和旅游大巴占35%、出租和其他占15%。

      长江证券认为,按照受益世博的程度排序,依次为申通地铁、强生控股、锦江投资、海博股份、大众交通。其中申通地铁增厚幅度最大,增厚幅度预计至少20%以上。另外,考虑到上市公司承担未来出租车、轨道交通等资产整合平台任务,长江证券认为,综合考虑下关注强生控股、申通地铁、锦江投资、海博股份。(杨晶)

      

      海通证券:

      1月份震荡中呈强势格局

      海通证券研究所在发布的1月份策略报告中预计,本月A股市场将呈强势格局,在震荡中呈偏强势特征。

      海通证券指出,影响1月份行情的重要因素为:一是上市公司业绩。最近一个月沪深300的盈利预测继续偏乐观并小幅调升;二是资金面。一方面有去年宽松的货币面所留下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连续13周货币净回笼后,一季度净投入的概率大为上升。不过,海通证券担忧一级市场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并转导至二级市场,这种压力并不仅指IPO所造成的资金上的压力,更担心因高市盈率发行以及资源不能有效配置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所带来的压力。海通证券认为当前隐而不发,不等于一直忍而不发。因此,总体来看三方面综合起来,1月份及至1季度多方力量稍偏强势,由于隐忧的存在,市场会因此而产生震荡。

      行业配置方面,海通证券建议从“行业利润轮动”的角度寻找确定性投资机会,海通证券认为行业利润正从中游向上游转移,建议超配煤炭、钢铁。(张雪)

      

      泰信基金:

      看好下游消费领域投资机遇

      “预计上证综指2010年底前的合理价值在3300点以上,核心波动区间则处于2700点到3900点之间。” 泰信优质生活基金基金经理朱志权表示,“在通胀往上走的预期之下,泰信基金更看好下游消费领域的诸多机遇。”

      对于2010年的市场走势,朱志权指出,从企业盈利来看,2010年盈利上升的态势会继续往上走,但是流动性明年可能会出现大的变化,总体上会出现相对偏紧,因而2010年的投资机会整体可能不如去年。

      那么在企业盈利较为确定,流动性趋紧的市场环境下,什么行业更具投资价值?朱志权表示,“在通胀往上走的预期之下,2010年更看好下游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下游消费品领域如品牌服装、家用电器、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会有较好表现。”朱志权认为,企业盈利增速在未来三到五年能维持20%以上水平的行业中,现在看得最清楚的是医药行业。

      此外,朱志权还指出,3G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可能是2010年消费的一大亮点。“随着3G智能手机的推出,3G相关应用会有十倍数的成长,估计今年3G的用户数在900多万左右。泰信基金研究团队初步预测明年可能会达到6000万左右,后年更可能会达到上亿的数量。”(吴晓婧)

      

      瑞银:未来2-3月货币和房地产政策紧缩力度不会超预期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12日表示,考虑到低基数效应、强劲的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和令人鼓舞的美国零售额数据,预计在去年12月份的增长好于预期之后,出口将在2010年1季度同比增长25-30%。

      而鉴于近期围绕着政策紧缩已经出现了许多猜测和担忧,强于预期的外贸数据可能会令市场相信政府将会更快地收紧宏观政策。汪涛认为,假如1季度出口增速最终达到30%左右,并且外部需求的复苏看起来也是可持续的,政府确实会更有理由收紧国内政策。然而,政府的政策不会因为单月数据迅速调整,不管该数据有多么强劲。因此,未来2-3个月中,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方面的紧缩力度不会超出已有的预期。

      在货币政策方面,汪涛预计,政府将会警告商业银行不要在1季度急于放贷。预计未来几个月央行将重新开始从市场上逐步回收流动性、并逐步抬高央票收益率,并且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至于房地产行业,汪涛认为,政府将会继续试图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投机”活动,但与此同时会继续支持成交量和开发建设活动的增长。虽然第二套房贷政策将执行更为严格,但政府不会进一步提高房贷首付比例或推出社会上广泛讨论的物业税,也不会限制对开发商的正常贷款。此外,预计政府将在未来几个月中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加房地产供给,包括增加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增加土地供应等。(石贝贝)

      

      瑞信:住房支出

      导致家庭储蓄率下降

      瑞信12日公布的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房地产市场被认为影响中国人消费习惯和导致储蓄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瑞信还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总额将从2009年的1.72万亿美元增长到15.94万亿美元。届时,其在全球消费总额中的占比将从2009年的5.2%增长到23.1%,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瑞信自2004年即开始进行该年度调查,为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提供自下而上的检验。本次调查在2009年10和11月间进行,共访问了8个主要城市的2700个家庭样本。

      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表示,自2007年以来,中国内地家庭收入取得较快增长,但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工资水平很难提高,这也将是困扰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发展的瓶颈。

      此外,房地产被认为是影响中国人消费习惯和导致储蓄率下降的重要因素。陈昌华说,储蓄/投资占中国家庭收入的百分比由2004年的26%下降至2009年的12%。“目前,减少的储蓄多数被作为住房支出,包括抵押贷款和租金支出,这体现中国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以及高房价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石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