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10 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构建
    有限理性资产组合
    时机已经成熟
    央行此次调整准备金率更多象征性意义
    谷歌小子,法国人不吃你那套
    学会与泡沫共舞
    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被严重低估
    那个神秘的吹笛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那个神秘的吹笛人
    2010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 涤
      孙 涤
    ——股民怎样抵御七宗罪之二

      上文谈了“贪婪”和“畏惧”,今天谈谈盲从。

      盲从(herding),作为股民群体的“原罪”,并不在传统意义的七宗罪之列。通常它被译成“羊群效应”,也不足以反映其恶质。与自始至终温顺的羊群不同,盲从有极大破坏力。不妨想像一下动画片“狮子王”,非洲莽原上,成千上万的角牛狂奔豕突,狮子王为抢救幼狮贸然陷入阵中,立马粉身碎骨的浩大场景……

      认知科学和脑神经研究的进展已大量揭示出“非理性行为”怎样阻挠人的自利追求的心理机制,而金融行为学的实验和市场调查也一再证实,人的非逻辑思维并非变态。你不妨平心静气地回忆,自己在买卖股票时是怎样达成决定的,你最熟悉的人——配偶、子女、亲朋,作抉择时的“理性”程度又如何,就不难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主流经济学会争辩说,这就是市场的“魔力”所在,得到“看不见之手”的神助,市场用甲的谨慎去平衡乙的冒进,以B的贪婪来抵消A的畏惧,如此等等,于是在整体上,市场总能保持均衡和有效,个人的过失在市场里会消弭无形。

      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在讨论“效用”时,事实上无不做了一个基础性的、也很要命的简化,假定一个经济实体(无论个人还是企业)的效用和其他经济实体的效用变动无关。这个假定的根本性谬误,就近取譬,很容易明白:年尾发奖金,白领某甲拿到红包500元,觉得相当欣慰,因为在这个坏年头老板还能体谅;但无意中得知同部门的乙拿到的红包竟有1000元,他会大感愤懑,甚至会抱怨还不如大家都别拿红包!老板自然不希望甲和乙通气,不然发出1500元的奖金,不但打了水漂,引起的后果很可能是激励的反面!

      经济学里所谓的“帕雷托改进”——在效用改进和福利分配的讨论中至为关键的一个观念和机制——能否成立,高度依存这个牵强的假定。经济利益体之间效益相互独立的假定,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类相互攀比的根性硬给阉割掉了,把“公正”或“公义”这个人类活动的一个主要目标从经经分析里剔除了出去。要是没有这个貌似技术性的效益相互独立的假定,现实中有不少被视作“改进”的经济增长,实际后果却是“帕雷托恶化”!

      过去30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认为,个人参与市场交易只要不受拘束,就能有效甚至能增进社会福祉,这是个非常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它的实现有赖于许多约束条件,而凑齐这些前提条件,远非顺理成章之事。

      个人的充分理性,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解,一般有三层意思:人追求自利而行动;人的自利行为贯彻始终;人有能力获取完全的信息并分析判断,直至找到最佳途径来最大化其自利的努力。除了“人是否只逐利而动”,以及“何为自己”的讨论将长久持续以外,人的自利追逐能否一以贯之,已被证伪。更不要说人是否有能力在复杂的系统里极大化他们的“自利行为”了。事实上,人们的效用往往处于摩擦甚至对抗的态势。在股市里,这种关系表现得特别明显。假如说对个体“七宗罪”里数“妒忌”最难根除,引起的恶果层出不穷的话,那么对团体来讲(这里指股民群体),“盲从”的危害恐怕是最厉害的。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和蜜蜂、蚂蚁,都是依靠协同大为提高组织整体效率的;但与后者不同,人基本是自利的,个体就是目的,显然不能像蚂蚁蜜蜂那样,只是系统的工具而执行给定的功能。人们要能组织起来而有效益,行为的协同要复杂得太多。怎样在遵从规则而不盲从(市场的)威权之间把握合理的“度”,因此是永恒的挑战。

      盲从在证券投资中是“高致病性”的,这和股市的特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传染病之所以能够勃兴为大规模的疫疾,大致需要三个条件:毒性剧烈的病原体、传播超过某个阈限、在适宜传染的环境下。1919年,造成5000万人病故的西班牙流感就是经典案例。在股市里,影响股价升跌的因素极多,和主流金融理论以为股价即均衡价格的反映,大幅套利机会已被杜绝的假说,出入极大,投机得逞的空间宽广,很容易触发“贪婪”、“畏惧”等原罪。华尔街的名言“有谁在看到同事、朋友、邻居在股市里莫名其妙地发了财,而这些人又不比自己聪明,还能按捺得住?”说明了股民攀比进而盲从的丰厚土壤。

      在瞬间从买方跳到卖方,这在证券投资是常态,这与其他的市场行为很不一样。鞋卖得不好,制鞋商不可能一下子变到去买鞋囤积。火箭队的粉丝们不会因火箭队近期表现欠佳,而一跃成其对手小牛队的粉丝。而投资者因为在卖出和买进之间的瞬息转换,很容易就会使盲从上升到临界规模。但是,缺少了适宜传染的环境,盲从还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市场崩塌。

      那么,诱导盲从演化成经济危机的环境是怎样来的?格林童话的一则故事令人难忘:一个神秘的吹笛人,带走了德国古镇里所有的男童,在笛声的催眠下,男孩们不管有多调皮捣蛋,都乖乖地盲从吹笛人走向消亡。在股市崩塌中,谁是这种吹笛人?更重要的教训是,要是能不受笛声的诱惑,更进一步,要是能看清盲从局面的荒诞,你将有什么样的机遇?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