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10 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构建
    有限理性资产组合
    时机已经成熟
    央行此次调整准备金率更多象征性意义
    谷歌小子,法国人不吃你那套
    学会与泡沫共舞
    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被严重低估
    那个神秘的吹笛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被严重低估
    2010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 庆
      ⊙吴 庆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刚刚公布,净出口同比下降超过30%。这可能会使更多的人认为,“净出口”对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关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其他渠道而不是“净出口”,特别是关注加工贸易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就不会严重低估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们习惯于采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分析方法。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对外贸易对一国GDP的影响被简化为“出口减去进口”的余量,也就是“净出口”。有学者按照这一体系计算的结果显示,在1978年到2007年期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0年平均下来还不足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正是鉴于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97%源于消费和投资两驾马车,就有人提出一个颠覆当前政策的看法,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经历所谓“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道路,故“扩大内需政策”也就无从谈起。

      其实,上述分析有一个明显失误:将1994年之前中国经济曾经历过“进口替代”道路与从1994年开始才走上“出口导向”道路混为一谈了。另据一位经济学家的计算结果,自1990年以来,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30年平均下来接近17%,远高于此前计算的3%。

      但在笔者看来,即便17%的贡献,仍然无法完整地反映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全部贡献。透过对外贸易如何促进国内投资增长,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远大于此前的认识。

      不妨从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说起。假定有一家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在一年内进口了100亿元产品,经过加工之后再出口了110亿元。按国民账户体系核算,净出口为10亿元,这是这家企业对GDP的全部贡献。然而,通过下面的计算发现,这10亿元只是这家企业对GDP全部贡献中的很小一部分。

      问题的关键是,这10亿元的贸易盈余都去了哪里?假设这10亿元的贸易盈余去向可分为三部分:4亿元用于购买生产所必需的能源和本地原材料,4亿元用于支付物流为主的社会化服务(费率低于4%),另2亿元为企业内部真正分配(假设100%出口退税)。

      进一步分析发现,出口加工企业通常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内部分配2亿元中的50%用于支付工资,另外1亿元作为资本的回报。此外,提供物流服务、能源、本地原材料的部门需要投资公路、港口、电厂及矿山等资本密集型项目,在这个出口加工企业支付给其他企业的8亿元中,假定75%(6亿元)成为资本的回报,其余2亿元成为工资。因此,在10亿元的贸易盈余当中,7亿元成了资本回报,3亿元成了劳动回报。

      在长期风险利率不高于9%的情况下,加工企业每年1亿元的资本回报可以吸引7亿元以上资本投入(10年折旧),基础设施领域每年1亿元的资本回报可以吸引11亿元以上资本投入(30年折旧)。因此,这家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创造的7亿元资本回报,足以吸引70亿元以上的资本投入,即这家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带动的投资(即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能高达70亿元以上。这一分析的计算结果,要远远高于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计算出来的10亿元贸易盈余。

      但这还只是静态分析。如果考虑到1994年以来中国外贸部门年均24%的真实增长速度、流动性充裕及实际利率降低等实际情况,进出口推动国内投资规模增长的倍率可能更高。

      依据上述分析,加工贸易在“变相出口劳动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生产要素的出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吸引了加工产业持续向中国转移,并带动了国内加工企业对资本品的需求。另外,加工贸易部门增长形成了对国内能源、运输和配套原材料的需求,又促进了对能源、交通、港口和矿山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所以,加工贸易不仅促进了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可见,加工贸易带来了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并通过多个渠道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贸易促进国内投资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促进净出口。以往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中“三驾马车”的分类,忽略了加工贸易的贡献,因此严重低估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