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10 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会用到什么程度
    中国发展战略
    开始向均衡增长转变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发展战略开始向均衡增长转变
    2010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长安
      ⊙李长安

      

      元旦刚过,国务院就发布了有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以来,又一个区域性发展规划升格为国家战略。至此,全国已经有十多个区域发展规划荣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从中部到西部、北部,这么多区域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战略正在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这种转变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按照赫尔希曼、佩鲁等经济学家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的构想,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性资源方面存在着短缺的话,想要对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全面投资、全面启动,进而实现全面增长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30年的经验证明,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中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发展态势,GDP总量也即将超越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辉煌成就的背后,非均衡发展战略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这集中体现在:地区发展和城乡差别日益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等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但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碍,还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因此,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转变就成为必然。从地区发展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此后不久,又推出了“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再从这两年提出的十余个区域发展规划来看,也基本上涵盖了东、中、西地区。这种全面布局、四处开花的发展战略,已经打破了地区非均衡发展的模式,促成了全面发展的均衡战略战略转变。

      不仅如此,在城乡发展方面,也比以往更加注重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力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6年将关注点锁定“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今年的一号文件又将出台一批可能包括加大城乡统筹、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农民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等新的强农惠农政策。

      在产业发展方面,强调了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优化。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失衡,表现为三次产业之间调整步伐缓慢,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的落后,其特征就是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率。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化发展规划中,将单位GDP耗能降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同时,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所有制结构上,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国有垄断部门,以期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再从社会发展来看,消除就业歧视、实现社会公平也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就业工作的重点只局限于城镇职工,但近些年日益尖锐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以及部分特殊群体如大学生、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的就业政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就业公平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的国度,想要推进均衡发展战略,真正实现战略发展的预期目标,困难之大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把握全面协调发展是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均衡发展并非完全、同时的发展,而是根据效率和公平统一的原则,统筹全面发展的一种战略。

      二是要坚持优化投资结构的布局。当前我国投资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失衡,一方面一些行业产能大量过剩,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却是一些行业尤其是涉及民生的行业投资不足,短缺严重。因此,必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彻底扭转投资结构的地区、产业、行业不平衡的现象。

      三是要始终保证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目的有重点地扩大转移支付的规模,改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苦乐不均的局面,这是确保政府在均衡发展战略当中指导地位和作用的关键。

      只有如此,中国的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而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