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信息披露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数据说话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10 1 15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市场评弹
    紧缩信号显现 股市恐难独善其身
    2010年
    汽车股的破冰之旅
    内银股内房股
    进入抄底倒数
    蓝筹是传说 题材更具活力
    行业报告精选
    最新评级
    个股超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0年汽车股的破冰之旅
    2010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路航 ○编辑 李导
      ⊙黄路航 ○编辑 李导

      

      2010年开始后,汽车板块会是什么样走势,能否成为今年市场热点,在欧洲各国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虽然随着各国经济的缓慢复苏,欧洲各国的汽车产业和销量情况都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但最关注的目光还是投向了中国。

      在德国,通过最近关于德国品牌汽车2009年在中国热销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关注中国市场潜力和发展目标。作为市场需求和补充,对正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步履蹒跚的德国来说,中国的崛起,发展和富裕,无疑都是利好消息。德国是个世界顶级的科技和工业大国,经济危机以来,一直把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优化生产成本看作摆脱困境的最迫切任务。中国的强大,客观上成了中德经济合作的坚强保障。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宣布,2009年大众在中国共销售约140万辆汽车,比上年上升了约37%,继续保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奔驰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则同比增77%,达到创纪录的6.85万辆,这些都是令德国人欢欣鼓舞的数据。这些消息里包含的不仅是德国人对自己汽车工业的自尊和骄傲,也是德国人对中国汽车市场潜力的刮目相看。汽车销售综合了消费者的整体能力,表达了消费者的消费层次和趋势,而最让德国人感叹的还是中国整体国力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和规模。

      关于2010年的趋势,不仅大众、奔驰等公司对中国市场持有坚定信心,德国股市中的普遍观点是,2010年应是整个汽车板块的复苏之作,也是经济危机以来汽车板块惨遭市场深冻后的破冰之旅,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将有所作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中国政府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是消费者强大的信心支持。二、中国内需市场结构的扩充及更新换代的庞大需求,特别是中国消费者正从个性型走向理智性消费。三、中国这几年在整体综合生产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及在教育方面投入和学习世界工业强国先进科技之后的良好反馈等,都已为中国汽车业成为全球汽车领域重要一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近几年由于生产成本问题凸显,从消费产品到制造业都有向国外寻找合适生产和供货商的市场要求,而中国的进步就给德国的输入提供了成本优势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让德国人信服了中国在教育上的进步及对先进技术理解和消化的能力。中国的汽车工业正由向德国汽车学习,向德国汽车生产后方基地的方向演变,无论是加工制造还是整车技术。2010年应是中国昂首阔步走入欧美市场的重要一年。(1月12日于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