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克鲁格曼,这次你错了
    资本强国前路坎坷 中国应有充分准备
    预增公告难以验证创业板成色
    白领生活的难以承受之重
    外论一瞥
    “碳金融”的“货币战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增公告难以验证创业板成色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姜 山

      

      继同花顺发布全年净利润预计增长50%或100%的公告之后,神州泰岳上周二预增110%至130%,探路者上周四预增50%至100%,理所当然,三家公司股价近日由此均有不错表现,随之也带动了创业板其他个股走高。有市场人士遂认为,年报预增将检验创业板公司的成色。但笔者以为,仔细分析相关数据后不难看出,单从预增与否来判断创业板公司成色,或许有误判创业板价值之嫌。

      从创业板公司的上市时间看,第一批28家公司发行集中于10月初的一段时间内,而上市则在10月30日。在发行时其前三季度的业绩早已明朗,由于发审委在审核时十分关注公司历年的业绩增长性,多数公司年内业绩大幅增长在上市时几成定局。而正是因为这些公司有了超出其他同业的高增长速度,才使得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出现意料之外的大幅提升,超募资金数量水涨船高。因此,事情明摆着,现在大家所见的年报中的预增公告,事实上仅仅体现的是2009年的已知成果,并不足以判断这些创业板公司未来的成色究竟如何。

      就从已发布预增公告的三家公司看,同花顺三季报净利润较去年全年增长已达到了38.2%,全年实现超过50%的利润增长并不出奇。神州泰岳三季度业绩为1.941亿元,相较去年全年业绩的增幅则为61.1%,其中三季度利润增长为7699万元,相当于上半年数据的65.7%,以此数据推算,即便四季度保持与三季度相似的盈利水平,其业绩亦应达到2.71亿元,这个数据与神州泰岳预增公告高端的2.77亿元相差无几。而若以飞信的收费模式而言,这种季度上的环比增长率似乎并不乐观。相对而言,探路者的表现较为出色,由于前三季度净利润与去年全年相当,这也意味其四季度的单季表现非常抢眼,但考虑到该公司以往四季度利润一直占据了全年的主要部分,这个数据也并不令人意外,而在招股之时,这一预期也早已整合在询价机构的报价之中了。

      当然,目前的公告,仅仅是公司内部计算所得的初步数字,在审计之后,这些数据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由具体的年报数据来分析公司的业绩增长性究竟如何,要比简单的预增公告更有说服力。创业板的高发行市盈率和高估值,是以高成长性为最终支撑的,故而正确判断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对于研判其投资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这些以往业绩出现连续大幅增长的创业板公司,在分析研判时,更应关注在剔除季节性因素之后的环比增长速度,由此来判断其增长性会否在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继续得到保持,才是较为可靠的。

      除此之外,在分析创业板公司成长性时,还应剔除一个干扰性因素:由于巨额超募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对业绩形成的影响。由于创业板公司股本普遍较小,利润总额也较低,巨额超募资金无论是闲置还是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带来的利息收入或对财务费用的补偿,对于此前的利润额来讲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在分析时不可忽视。虽然从理论上说,利息收入也是公司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提升公司的估值有一定帮助,但这种意外因素带来的利润增长,并不会在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性上得到持续反映,如果不对此加以明确区分,将会极大地干扰对于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判断。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