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利率期货之父理查德·山特: 水和空气会创造出人类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
    张宁 期货市场服务低碳经济有较好基础
    李俊峰 目前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成功举行
    杨迈军 上期所将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严旭 支持浦东低碳企业上市融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杨迈军 上期所将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在“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表示,上期所将继续关注、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交易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监测体系的可靠性等问题。中国期货行业将从服务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助力低碳经济的转型,把握低碳经济对低碳金融工具需求,顺势而为,积极行动。

      杨迈军表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中国,受到“低碳”发展难题的困扰。2009年,我国已提出了到2020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4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创新的解决机制,需要低碳金融机制和工具来支撑。转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迈军表示,目前,通过产权界定将温室气体排放权变为商品,并进行市场化定价买卖,已成为了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相比一般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着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风险,因而国际市场对于期货、期权等碳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显现,国际碳交易工具日趋丰富、碳金融体系不断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生的。对于我国期货行业来说,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的切入点和重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期货市场的功能,为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服务。

      中国的碳金融起步较晚,还处在萌芽阶段。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处在供应链的最底部,主要向欧盟和日本提供廉价碳资源。从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看,各类现货平台正在陆续开张,但是真正提供完善的交易服务功能还需健全的体系和规则。杨迈军表示,上期所从2006年,便开始研究碳排放权期货,希望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帮助我国提高碳资源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体系。未来,将继续关注、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交易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监测体系的可靠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