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利率期货之父理查德·山特: 水和空气会创造出人类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
    张宁 期货市场服务低碳经济有较好基础
    李俊峰 目前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成功举行
    杨迈军 上期所将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严旭 支持浦东低碳企业上市融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李俊峰 目前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在上周末举行的“2010低碳经济与期货市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别无选择。

      “我国用完第一个10亿吨煤花了40年的时间,第二个10亿吨煤用了16年,第三个10亿吨煤我们仅仅用了4年。”在亲历过哥本哈根会议的李俊峰看来,中国式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速度实在触目惊心,由此造成的排污令人难以接受。“所以说,低碳对我们来说是必须做好的,否则,我们没有出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动力一直是重工业,但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在21世纪显然需要作出调整。李俊峰表示,中国的重工业之路已经走到尽头,未来大力发展新能源,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之前,部分专家学者对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存有异议,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已面临产能过剩的威胁。李俊峰指出,现阶段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未来即便真的出现产能过剩,也不必过于担忧。

      “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所以说我们也不要太害怕这种过剩。”李俊峰认为,所谓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说法并不准确,现在的局面是说得很多,做得很少,纸上计算出来的产能很大,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李俊峰强调,低碳经济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走出来,要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我们拥有巨大的市场、统一的意志,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即使没有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未来也注定要走低碳发展之路。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必须我们要改革,要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本栏撰稿 记者 叶苗 钱晓涵 编辑 衡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