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IB开户今起暂停 券商业务资格全体重审
    测试,倡导股指期货知识准备
    胡俞越:中小投资者且慢参与
    刘纪鹏谈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硬指标挡住风险
    参与股指期货门槛设定 投资者需“三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刘纪鹏谈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硬指标挡住风险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苗  ○编辑 闵卫国
      刘纪鹏
      ⊙记者 叶苗  ○编辑 闵卫国

      

      日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公布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办法及操作指引等征求意见稿,市场关注的股指期货投资者门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对此,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

      刘纪鹏表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健全资本市场的重大决策,在股指期货推出前,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这一制度落实到位。在标准制定上,应该从高从严,对于投资者开户时的保证金账户标准应该提至100万以上。

      

      重在开通,不在规模

      刘纪鹏表示,股指期货应该是“逐步普及”的过程,要“重在开通,不在规模。”中国资本市场对股指期货还缺乏足够的经验,这次开通只是我们完善市场机制的一步。很多标准也应该带有探索和试验的性质。要先把参与股指期货的主体锁定到较小范围,等积累到了一定经验再做调整。一定要主动地把风险承受力弱,资金欠缺的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对一般投资人来说,不宜投资这个产品,必须明确地对投资者提出这一点。”

      

      标准应该更高一点

      对于投资者申请开户时保证金账户不低于50万元这一条,外界评论最多,刘纪鹏建议可以将这一标准订得更高。“50万的资金标准虽然可以屏蔽掉多数的中小投资人,但我觉得还是偏低了点。因为仅做一手股指期货就要100多万,其保证金数量就几乎占到了50万资金量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而且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应该也不仅只想做一手”,刘纪鹏建议,“第一步的标准应该定到100万或更高。”

      对于投资者来说,账户资金不低于50万元、通过基础知识测试、具备仿真交易或商品期货交易经历,成为参与交易的“硬指标”。刘纪鹏表示,投资者适当性标准要“从高到低,从严到松,逐步调整”。作为股指期货来说,是资本市场的高端产品,主要是为一些大的机构和有实力的高端投资主体准备的,它们能够发挥股指期货的作用,也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而中国的投资市场目前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针对这一现状,“最初的标准先定得高一些,也可以为今后调整留出空间,这样会主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