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调查·区域
  • A1:市场封面
  • A2:信息披露
  • A3:市场新闻
  • A4:机构动向
  • A5:资金观潮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趋势
  • A8:市场中人
  • A9:市场评弹
  • A10:数据说话
  • A11:信息披露
  • A12: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B56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2010 1 2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9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9版:市场评弹
    收紧流动性 长期看利好市场
    预期大逆转
    ■行业报告精选
    ■最新评级
    ■个股超市
    切莫短炒内银股
    金融工具和退出策略
    长阴之下如何动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切莫短炒内银股
    2010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曾渊仓
      ■港股手记

      ⊙曾渊仓

      ○编辑 陈剑立

      

      自从人民银行宣布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后,港股就一跌再跌,连跌了5个交易日,甚至内地股市止跌回升,港股依然下跌。我估计是外资撤走所致,这说明外资对中央政府的“退市”行动更加敏感。

      不过,前一阵子股价急跌的内银股,大部分开始出现反弹,可能是跌过头了,中信银行(00998.HK)昨日反弹3.8%,建设银行(00939.HK)反弹0.5%,工商银行(01398.HK)反弹0.9%,交通银行( 03328.HK)反弹1%,仅中国银行( 03988.HK)股价依然下跌。

      对大部分内银股而言,股价于去年11月见顶后就持续下跌,似乎市场也早已估计到中央政府迟早会出手抽紧银根。现在,多数内银股股价正处于两个月的低处,早已跌破所有的技术防线,例如不同日数的移动平均线。不过,投资内银股绝对不可以抱着短线炒卖的心态,而是中长线投资。

      如果是中长线投资,只要现在的股价与两个月前的股价有不错的折让,就值得买来收。牛市未死,股价迟早会恢复原状,如果今日有20%的折让,他日股价能复苏,就等于有25%的利润。

      近来,除了国企在精简架构、卖掉非核心业务外,港资企业也开始这么做,昨日东方海外(00316.HK)停牌,要出售手上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卖掉地产项目,将来集中搞航运。

      前一阵子,我就估计中远国际(00517.HK)也可能这么做,卖掉手持的远洋地产(03377.HK),而且也开始造势。近日远洋地产宣布 2009年售楼收入140亿元人民币,比本已一再调高的目标更高,大摩更写报告发出买入信号,目标价为11.40元。如果中远国际将手上的远洋地产(03377.HK)以7.08元卖掉的话,则中远国际每股可分到4.53元现金,高过中远国际的股价。

      上网查一查,网上的数据显示,中远国际的资产净值仅3.72元?

      这是会计制度的原因,中远国际将手上持有的远洋地产以每股4.23元的价格入账,而不是市价入账,远洋地产的资产净值就是每股4.23元。因此,整个问题的关键,是远洋地产的真正价值是多少?

      答案肯定是不止4.23元,中国人寿(02628.HK)在中央政府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地产业务后的第一项收购就是远洋地产,自然是很精细地计算过,国寿付的收购价格是每股6.23元,相信这就是远洋地产的真正最低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