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韧 ○编辑 李导
2009年收官至今只有短短两周时间,股市政策可谓不断积极向上:先是“大小限”自然人股东套现需缴20%所得税,继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又将破茧而出,但利好效果似乎又是昙花一现,无论是1月4日还是1月11日A股大盘皆出现高开低走形态,而且利好程度越高,A股震荡就会越大。
这种现象恰与同期楼市政策和房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去年11月初楼市调控政策即初露端倪,但初期效果却似扬汤止沸,既没有抑制住“地王”争霸的豪情,更没有止住岁末散户成交量的回潮,但新年伊始方落成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提醒了人们,90%售罄的热销豪宅并不意味着买家包赚不赔,而政策的累积效果也逐步显现,成交量萎缩意味着楼市高烧开始降温。
由此可见,扬汤止沸之际莫忘釜底抽薪,而昙花一现之后也会厚积薄发,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新业务将给A股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同时,增强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吸引力,这两点利好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所具有的减震器作用,亦能平滑今年市场流动性起伏带来的影响。
自2006年起,市场各方关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的传言就一直没有停息过,而各家大券商也一直忙于频繁演练,因此,从技术层面上看,两大创新举措的技术条件早已成熟,关键是推出的时点?市场高低两极显然不适合,唯有估值和股指处于合理和盘整阶段最适宜,A股沪指3000点恰好是中位线。股指期货在推出前,融资融券在推出后都将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恰好能够填补潜在退出策略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退潮。
现在重新品味去年9月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的一番话:“大家不要老分析央行今天卖了多少央票,明天收回多少央票,作为股市波动的依据。央行要调控的是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股市应该在市场主体的培育上,上市公司的培育上,还有多种金融工具的培育上多下一点工夫,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股市的前途是无量的。”投资者应能恍然大悟。在权威人士的眼中,A股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市场不必拘泥于短线涨跌。
1月13日央行出人意料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虽然此后央行直言,此举并非货币政策拐点信号,但退出策略先兆已若隐若现。为何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选择在退出策略前夜亮剑?这恰如吴晓灵所云,而股市和楼市之间政策更有保有压,因此,年初A股就陷入上甘岭高地的概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