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在深圳顺利运行后,酝酿多年的上海国际板已正式列入证监会今年的工作安排,可以说已是呼之欲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上海推出国际板,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将上海对外辐射和吸引外资的功能大大提升一个台阶,但境外企业在我国国际板上市,同时也有可能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或预想不到的情况,对此我们应有充分认识和估计。譬如: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通过国际板更容易向境内市场传导,有可能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震荡;境外企业往往能获得过高的资本溢价;境外企业境内上市将会对国内企业上市产生“挤出效应”等等。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境外企业有可能 “圈钱”后卷款走人;境外公司进入中国A股市场,热钱投资者会借助估值体系的差异,诱使境外大公司的估值泡沫化,进而通过境外做空打压,逼迫A股估值中枢往下降。设立国际板,还需要跨过跨国外币清算这一关。外资股在国际板卖出以人民币计价,但卖出后折算成外币出境,以目前的条件,需要外汇管理局批准。
而更重要的是,推出国际板将会对证券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比如:对上市公司的跨境监管,在我国证券市场管理部门就是个全新课题,加之我国监管制度尚欠完善,如何监管在国际板上市的境外企业操纵利润和虚假信息披露等行为,难度非常高。此外,国际板推出后可能会出现投资者少、交投清淡、成交低迷、融资受挫的处境。对此,已有日本国际板市场的前车之鉴。
为应对国际板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国际板新股发行制度。为避免过高的市盈率、过高的超募资金,必须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国际板的新股发行机制。境外新股发行定价时市盈率、市净率要合理,不能太高,还要考虑其股票在海外市场的定价与市场表现。另外,建议编制独立的国际板指数,指数的编制要科学合理,尽力堵住可能的容易被操纵的漏洞。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境外股市震荡通过羊群效应和板块效应影响到国内主板市场。
其次,募集资金去向管理是个突出问题。国际板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是只能留在境内,还是允许发行人汇出境外?以现有外汇管理制度,境外公司在境内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此前并无先例,因此,国际板的设立还有赖于外汇管理制度的更新。目前,外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只能由外方以外汇方式投入,如以人民币投入,必须是外国投资者在境内所投资其他企业的利润。如果境外公司希望募集资金留在境内,则可以考虑放开上述规定。实际上,允许国际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出境,在制度上只需允许其换汇后汇出即可。然而,一旦允许汇出,就难监管,因此很有必要对于资金的出境采取监管或担保措施,而真正复杂的,就是这些外汇监管政策的设计。这对我们是很艰巨的考验。
第三,对境外企业上市后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应有最低控制要求。如果发现境外企业有明显抛售套现迹象时,监管部门应提高其持股最低比例,必要时,可以采取禁售股票等措施,以防境外企业持续大量抛售股票套现,尽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为了避免过多或过集中的境外企业上市造成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还需确定合理的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的上市比例。起步阶段,可以先确定在一年内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上市最高比例。
第四,在制度安排上,要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国际板。不仅要让海外企业来上市,还要让海外的投资者来参与,这样国际板市场才显得完整。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有利于增加国际板活跃程度,同时也是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作者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