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焦点
  • A5:基金·焦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研究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25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0版:基金·专访
    国泰估值优势可分离交易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程洲——寻找穿越周期公司应对复杂环境
    鹏华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经理程世杰——2010年应降低收益预期
    国投瑞银基金投资部副总监袁野——流动性存在两个超预期
    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经理曾刚——可转债机会削减 强化信用债布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经理曾刚——可转债机会削减 强化信用债布局
    2010年0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全胜 徐婧婧
      2009年可转债市场的整体性走强使得可转债带来的收益成为众多债基净值增长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可转债的这种系统性机会正在削减。日前,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经理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股市宽幅震荡格局的演进,2010年可转债只存在个券的阶段性机会,缺少整体走强的支持;相反,信用债可以作为2010年的基本配置。”

    ——本报记者 马全胜 徐婧婧

      曾刚管理的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在2009年适时把握了可转债市场的机会,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回报。根据银河证券2009年基金业绩统计,债券基金受债券弱势影响,一级债基年度平均收益仅4.73%;而华富收益增强债券A和华富收益增强债券B的业绩增长为11.90%和11.43%,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

      对于看淡2010年的可转债机会,曾刚是基于深入分析宏观经济与信贷政策的基础上的。曾刚指出,“2010年GDP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预期全年在9.5%上下浮动;CPI方面,今年上半年新涨价因素会比较多一点,一方面由于去年新增贷款比较多,另一方面在于公用事业价格上的改革比较多,这两方面因素对通胀形成的压力比较大,不排除6月份敏感点到4%以上;但目前看来,还看不到有扩散性的整体的价格上涨趋势。”

      在这一宏观经济背景下,曾刚表示,“上半年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该会有持续的小幅紧缩调控,债市会因此而承受一些压力,尤其是国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产品会受到更加直接的冲击。”曾刚分析,“由于2009年信用债对通胀和加息预期已经做了提前反应,尤其是在新股发行挤压了债市资金面的情况下,信用债收益率上升的幅度相当于对2-3次加息做了提前反应,因此今年信用债的配置价值仍然较高;1年内的金融债和3-5年中等期限信用债构成的组合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方面都有优势,可作为2010年的基本配置。”

      对于打新股带来的收益,曾刚强调,在现有的询价制度下,机构抢筹造成询价时报价过于激进,新股申购也进入微利区间,而且网下申购大盘股存在破发的可能。“但总体上讲,打新股作为一个传统的增强工具,仍可为债基带来一定的收益;不过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我们对打新股策略有所调整,一方面是使用资金比例有所下降,另一方式是放弃了对一些超级大盘股的参与,第三是新股询价越来越高,机构博弈的分量越来越高,对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新股开始择优了。”曾刚表示,“中小板的新股在市场流动新适当收缩的情况下,涨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是暂时相对合理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