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特别报道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市场新闻
    公募基金“弹药”不足 入市资金锐减
    消费概念成基金“大众情人”
    银行业协会发布
    《银团贷款转让交易示范文本》
    “升级”中证100指基 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嵌入“双引擎”
    央行发布《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发布《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
    2010年0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苗燕 ○编辑 陈羽
    将有利于统一银、证、保三类机构的金融工具内涵

      ⊙记者 苗燕 ○编辑 陈羽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标准》从宏观层面统一了我国金融工具统计分类,首次明确了我国金融工具涵盖范围,界定了各类金融工具的含义,规范了金融工具的统计编码。《标准》突破了银、证、保分割的藩篱,为建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及各行业交叉环节的金融业综合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准》首次将资产和负债工具分类统一起来,涵盖了金融机构表内、表外业务,创新性提出了委托代理协议等新型金融工具,并将保险技术准备金纳入金融工具的范畴。

      据了解,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对某些金融交易的性质和风险认定不一,如商业银行的债券转让业务,部分商业银行认为是一笔资金业务,基本无风险;而另一部分商业银行则认为是资产业务,风险等同于债券发行者的信用评定。这种情况不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控制与衡量。《标准》的发布将逐步消除这些认定上的差异,尤其是随着《标准》的进一步细化,金融宏观管理部门的系统性风险监测能力将得到实质性加强。

      据介绍,《标准》有利于统一社会各界对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认识,准确统计与计量政府、企业、住户以及金融机构等社会各部门间金融资产的分布、流转情况,正确分析各部门资金的盈余、短缺,便于针对性的制定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也有利于统一金融机构内各子部门准确编制各项统计报表,正确计量各项存款、贷款、货币供应量以及流动性总量等总量指标,从而便于监测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与效果,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标准》有利于统一各金融机构对金融工具内涵与外延的认定,有利于跨部门、跨市场追踪监测金融风险;也有利于统一各机构业务人员与统计人员对金融工具的判定,不仅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适用于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微观层面认定的一致性对于提高宏观数据的同质性、协调性、可比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标准》对准确刻画社会资金总量和结构,正确支持金融调控,有效监测政策传导过程及效果,客观衡量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风险与稳定状况,全面评价与比较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央行还将陆续制定并公布存款、贷款等金融工具各类属性统计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