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特别报道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市场新闻
    公募基金“弹药”不足 入市资金锐减
    消费概念成基金“大众情人”
    银行业协会发布
    《银团贷款转让交易示范文本》
    “升级”中证100指基 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嵌入“双引擎”
    央行发布《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升级”中证100指基 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嵌入“双引擎”
    2010年0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主持人:马全胜
      金元比联基金公司副投资总监

      万文俊

      招商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员

      宗乐

      金元比联核心动力拟任基金经理

      吴广利

      新型市场是一个波动性很高的市场,市场本身会犯错误,既可能对利好反应麻木,又可能对利空反应过度,核心-卫星策略在不至于偏离市场趋势的基础上,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提供了便利。

      核心-卫星策略已经受到了先锋集团和巴克莱国际投资公司等机构的青睐,并将其向全球投资者推荐;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率先采用这一策略,实现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蓝筹股与成长股相结合的投资理念。

      我们预测,2010年全年9.5%以上的GDP增速、25%以上的企业盈利和3%左右CPI数据,将使经济重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但政策与流动性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需要我们在战略布局市场的同时把握好主题性机会。

      2010年,指数基金的销售规模与投资回报能否续写2009年的辉煌?批量发行之后,打破同质化僵局,“升级”经典指基,已然在市场引起轩然波澜。股指期货“批而待发”能否成为A股市场大小盘风格转换的催化因素?估值相对偏低的中证100指数成分股是否具备了强势发力的契机?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又是如何将这些变量都内化到产品设计理念当中?

      为此,我们邀请到了金元比联基金公司副投资总监万文俊、金元比联核心动力拟任基金经理吴广利、招商证券研究员宗乐,与投资者一起头脑风暴,共同探讨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背后的设计逻辑。                                    

      主持人:马全胜

      核心卫星合璧 改善指基两项弱点

      主持人:作为目前市场上正在发行的唯一一只采用“核心-卫星”策略的基金,金元比联核心动力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复制指数作为资产配置的核心部分?

      万文俊:在一个持续的牛市环境中,板块之间的轮动非常快,过于主动性的投资一旦在仓位和行业配置上面做得不够精准的话,要打败指数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个时候,指数基金由于几乎始终保持着百分之百的高仓位,所以能够轻易取得与大盘相匹配的收益。但指数基金的一个缺点是,在熊市的环境中,它的表现可能会非常差。我们希望将牛市中指数化投资的优势与熊市中深度挖掘被低估上市公司的主动化投资结合起来,这也是金元比联核心动力股票基金的一个出发点。

      宗乐:“核心-卫星”策略,是一种将“积极主动投资”与“指数化投资”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投资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策略,“核心-卫星”策略已经受到了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和巴克莱国际投资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等机构的青睐,并将其向全球投资者推荐。

      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区别于传统指数型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股票投资比例介于60%-95%之间,即股票仓位的可调节范围较大。当市场震荡下行时,核心动力的股票投资部分最大可以减仓至60%,有效减少损失,而传统的指数型基金则不得不满仓操作,净值损失较大。因此,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比传统的指数型积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我们认为,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所采用的这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蓝筹股与成长股相结合的“核心-卫星”投资策略,能够较好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吴广利:这个产品起源于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结合。被动投资的一个核心理念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且市场是无法判断的。但对于A股而言,市场本身从长期来看一定是有效的,但它不一定表现在每个时点上都是有效的,而且从短期来看,市场往往是无法判断的。因此,从短期市场的无效性中,我们还是能够挖掘出一定的机会并获取超额收益的。对于长期而言,核心部分完全复制中证100指数,有助于分享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

      主持人:具体而言,金元比联核心动力基金的“核心-卫星”策略将如何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

      万文俊:如果我们判定市场是一个持续上涨的牛市话,我们可能完全复制市场指数,做到和指数相匹配的收益;如果我们判断市场是一个震荡市,我们主动操作的成分可能会多一些,尽可能挖掘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如果我们判断市场进入一个熊市的话,我们会把主动的这一部分完全放弃,把被动的这一部分也降到最低。即使我们判断错了,至少还有60%被动管理的部分会保证我们的投资偏差不会太大。

      此外,新型市场是一个波动性很高的市场,市场本身会犯错误,既可能对利好反应麻木,又可能对利空反应过度,核心-卫星策略在不至于偏离市场趋势的基础上,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提供了便利。因为核心部分相当于一个“安全锚”,它会导致即使出现判断失误,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投资偏离。

      吴广利:其实,金元比联核心动力是一只股票型基金,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它的股票仓位达到95%,核心组合的比例设定在100%,它就是一个纯的指数基金;然而,在通常情况下,它可被看作是一只增强的指数基金。在资产的配置上,我们比增强型指数基金更灵活,毕竟这个市场不总是一个持续上涨的市场,还存在板块轮动,而且,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在卫星组合的配置上我们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策略,而不是自上而下,这意味着一旦我们选到好的股票,就可以重仓持有,提高该股票对整个业绩的贡献度,这在自上而下的策略里是做不到的。实际上,除非我们有比较大的把握,才会在卫星组合里面加入这些精选的个股。另外,在市场调整时可以通过减仓摆脱普通指数基金投资的仓位限制,增加更多的主动性,通过调整核心-卫星组合的仓位比例以及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灵活手段,我们还是有机会获得超额收益的。

      

      砥柱中流 中证100堪称指数蓝筹

      主持人:你们选择中证100指数作为核心部分的投资标的,是出于哪些因素考虑的?

      宗乐:核心资产是资产配置的主体,通常会占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一般无需频繁地调整。作为投资主体,核心资产表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投资人长期的财务规划目标是否能有效达成。作为跨两个交易所的中国资本市场统一指数,中证100指数具备充分的权威性,可以综合反映中国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大市值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从而可以有效反映中国A股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这些特点是选择核心组合部分非常重要的。

      中证100指数编制方法较为科学,特别是运用了分级靠档方法,避免了因股票配股、增发等因素引起的权重大幅度变动,权重稳定性较强。同时,此指数编制方法透明、清晰,使投资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根据编制方法计算成份股权重,并预测成份股调整。从权威性、科学性、以及成份股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中证100指数是构建指数化组合的良好选择标的,为新基金的核心资产投资打下了良好基础。

      

      攻守兼备 震荡市谋求超额收益

      主持人:在当前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获批的背景下,中证100指数样本股等大盘蓝筹有什么机会?哪些因素是影响未来投资的关键?

      吴广利:我们预测,2010年全年9.5%以上的GDP增速、25%以上的企业盈利和3%左右CPI数据,将使经济重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但政策与流动性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未来市场的震荡可能进一步加大,而且需要我们在战略布局市场的同时,把握好主题性机会。

      目前看来,中小盘股票无论是其涨幅还是溢价率,都客观上支持市场风格由小盘股转向大盘蓝筹;而且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对于风格切换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潜在有利因素。我们认为,目前市场风格之所以“转而未换”,主要还是出于对流动性的担心。通常一季度都是每年信贷投放的高峰,如果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相对较高的话,将可能最终触发大盘蓝筹风格转换。

      对于此前市场的下跌,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三个超预期因素导致的:一个是美元反弹的幅度超预期,一个是融资压力超预期,另一个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时间超预期。但现在看来,美元短期内出现反转的可能性不会太大,这样的话,对于以美元为标价的商品,如大盘股中的有色、煤炭等在一季度下跌的压力不是很大;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威慑作用比较大,目的是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利空政策出尽之后,作为市场的权重股板块,其继续向下的空间也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再融资可能是2010年的一个常态,资金需求方的压力比较大,但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胀预期增强引致的储蓄搬家、以及热钱的流入,有望抵减资金面上的压力。

      万文俊:和中小盘股相比,大盘股也毫不逊色,但在今年流动性相对比较紧张情况下,它想赢得市场的偏好还不太容易。不过,考虑到中国还是一个成长中的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没有问题,再增长200%是没有问题的,相应代表中国经济体的大盘蓝筹,这个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对上半年的经济增长还是没有争议的,市场走向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市场对基本面的利好反映很迟钝,对政策和流动性上的利空反映有点过度,这本质上是大家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不足,在对基本面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大家对去年市场的上涨归功于流动性,因此在流动性出现相对趋紧的情况下,造成对流动性担忧的过分上升。但如果情况恰恰相反,如果经济是没有问题的,市场有可能会变,短期对流动性的担忧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