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股票市场的“带头大哥”光环渐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在减弱。
市场不买账 基金一“错”再“错”
传统上,基金是市场上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市场观点、投资策略、资金流向等对于众多投资者来说具有 “标杆性”的指导意义。2003年,基金成功挖掘出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及金融板块个股的投资价值,即老“五朵金花”,形成巨大的财富效应。
去年年底,基金踌躇满志齐声唱多,市场也在基金的振臂高呼中群情激昂拱手迎接所谓的“跨年度行情”。然而年跨了,行情却没有来。元旦以来,上证综指已出现两次近百点的大跌,本周三甚至击穿3000点整数关口;同时,市场利空频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信贷规模、乃至加息传闻,让去年底将仓位加得满满的公募基金乱了阵脚。
为什么去年年底市场还是一片“迎接跨年度行情”的看多声,变成了目前的“一季度没有行情”的看空声?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表示,这首先与基金去年第四季度满仓并误判市场有关。据统计,截至4季度末,基金的股票仓位已逼近历史高位。其中,全部可比基金的仓位较三季度上升了5.91%,达到85.97%。
另一方面,股指期货的渐行渐近让基金看到了大盘蓝筹崛起的希望,于是,错判了跨年度行情的基金又把筹码压在了“风格转换”上。可是这一次,市场依然没有买账。实际上,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原则获批的消息出台以来,大盘蓝筹股仅仅经历了一天短暂的上扬,之后就一路走软,而中小盘股则持续活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说‘跨年度行情’、‘前高后低’,是基金对2010年的第一个集体误判,那么,‘股指期货将帮助大盘实现风格转换’则是另一个令基金尴尬的集体‘口误’。”
各家激辩:基金话语权旁落?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基金的“窘困”局面,体现了其对于市场的驾驭能力在逐渐下降。该人士表示,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基金将迎来重量级的对手,包括私募基金、PE、大小非、财富客户、保险资金、券商资管等机构投资者,市场博弈呈现多头格局,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难以再现。
长城证券认为,基金的整体影响力在下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总市场份额下降;占主要股指的比重下降;对权重股的影响力下降。
从资金方面看,基金的“话语权”确实在被“稀释”。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148431.71亿元,按照资产净值口径统计,408只股票方向基金21893.33亿元的资产净值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是14.75%。而在2008年12月31日,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44419.11亿元,股票投资方向基金12806.90亿元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是28.83%。
但也有为基金“撑腰”者。海通证券基金首席分析师娄静认为,基金的影响力从长期来看依旧会持续在稳定水平,因为除了“资金方面的影响力”,基金在判断市场走势方面依旧有着较大的发言权,其投资策略在市场上的“标杆性”意义短期内没有其他力量可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