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最近的动作,引起国内外市场很大反应。怎么看待中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影响呢?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这的确是个问题。
近年来,鉴于全球化原因,导致各国的经济政策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各国的经济政策也受到国际影响与制约。这是一对矛盾。比如,由美国国内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就是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新型金融危机。
各国政府这一次在联合应对全球性危机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不仅包括各国在政策上的协同,如,各国同时降息;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国际论坛。这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只有共同应对危机,才能找到出路。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说,“我们要么共同畅游,要么一同沉没。”
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不同,面临的困难也不同,在联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时,也有另一个问题:各国经济政策的牵扯性问题。事实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许多国际政治经济事件表明,虽然有很多国家认同并推行全球化,但在具体政策上,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方面,却以保守姿态拒斥全球化。这其中,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更突出。
因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政治和文化上对全球化有疑虑,但出于经济考虑,还是比较热衷于全球化浪潮。特别是那些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其国内经济政策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国内政策现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越来越明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其国内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次全球性反危机行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效果。因此,中国的国内政策现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自然的。
但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国国内政策的操作难度。怎么来平衡内外关系呢?需要综合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实际影响力,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地评估中国国内的经济政策其国际影响力。
所谓客观评估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国际影响力,就是说既不高估,也不低估其国际影响力。比如,这次中国央行从1月18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动作快于市场预期,引起了很大反响,但如果把当天欧美股市的下跌也看成是中国央行造成的,显然高估了中国央行这一政策的国际影响力。因为,欧美股市目前的涨跌主要还是取决自身的经济环境和政策,与中国央行此举没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本次金融危机后,我们在评估中国国内政策的国际影响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如何客观地对待自身的资源状况与实力问题。由于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同时还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这就使得中国的国内政策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成了对全球经济有很大影响的问题。比如,中国现在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对美元的态度很可能决定美元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但如果认为,拥有大量美元就等于拥有攻击美国金融市场的武器。有这种想法既幼稚,也很危险。
二,中国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也要考虑国际协调问题。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金融规模、进出口规模已名列世界前茅,由于中国在这次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更需要全球性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实施国内政策时,也要谨慎对待相关政策的国际协调和影响问题。
三,对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国际影响力评估,应实事求是地考虑其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特点。例如,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中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问题,就应该从“身边”开始。首先是人民币区域化与中国在区域化中的地位应同步提升。从短期看,这样做可以维持本地区的货币稳定。从长远看,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也有一个过程,要更有信心和耐心。因为,中国最终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应该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总之,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其国内经济政策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国际影响,同时国际因素也会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双向过程,需要客观对待。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