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2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市场评弹
    不要忽视融资融券业务的深远影响
    地产股仍未到介入时
    物价上涨压力依旧
    大势短期难有转机
    温柔通胀下的机会
    假反弹说明两市真的很弱
    第三极挑大梁 五大出口复苏股迎春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产股仍未到介入时
    2010年02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航金融 姜山 ○编辑 陈剑立
      ⊙东航金融 姜山 ○编辑 陈剑立

      

      周一大盘虽然再度走低,但地产股表现却相对强势,招商地产甚至走出四连阳的走势,令人对去年率先进入调整的地产板块有所遐想,但纵观去年年底以来的各项政策取向不难发现,地产股仍未到介入时。

      从近期的报道看,央行银监会对于1月份放贷过快的银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多个场合提示信贷猛增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增加,其中尤其强调对于房地产类贷款增速过快的银行要给予重点关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6日就表示,2010年将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严格执行有关信贷政策,加强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而各个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业务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这一点从近期大龙地产的表现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虽然有10送10的高分红预案支撑,但其走势却是乏善可陈,这里面的主要因素就是去年11月公司在北京以50.5亿元的天价竞标取得顺义后沙峪天竺22号地块后,却迟迟未能支付地价款,引发外界对于其地价支付能力的质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继22日暂停公司在北京土地交易市场进行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活动的资格后,2月1号更是决定收回该地块,并没收2亿元的竞买保证金。从公司去年的年报看,流动资金仅有数亿元,年度利润不足3.4亿元,如此数额的保证金罚没对于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周一临时停牌后,周二公司股价以跌停开盘,盘中虽有短暂反复,但收盘依旧以跌停报收,给投资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损失。

      大龙地产面临的问题并非个案,相反,它提示投资者地产板块所面临的巨大政策风险。长久以来,土地储备一直是市场用以衡量地产股价值的重要标杆,众多地产公司以拿地王为荣,并试图通过地王推动自身土地储备增值,这一手法在过去几年由于政策监控不严,地方政府对于囤地行为处罚不力,使不少地产公司获益不少。但在去年年底国家开始严控地产开发贷款,严厉处罚囤地行为之后,这种事实违规的做法给地产公司带来的是极大的隐性风险,特别是一些土地储备虽多,但缺乏开发资金的地产商,将会面临大量土地储备被收回的可能,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公司的业绩将会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严控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仍然将会是一个主要的指导思路,而货币政策的转折也会首先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近期各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已经出现大幅度萎缩。因此,地产股的风险虽然随着股价回落有所释放,但还远未到可以乐观轻言抄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