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10 2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制造业如何挣脱“夹缝”
    人民币汇率:今年注定多事之秋
    推动金融资源要素
    向农村配置
    古画登上亿元台阶
    给奥巴马看点颜色
    靠深度市场化破除两难困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汇率:今年注定多事之秋
    2010年02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 涛
      美国经济踏入了复苏上行通道后,美方接连针对中国产轮胎、金属丝网、铜版纸、油井管等出台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人民币汇率问题”重又升温。即便奥巴马和财政部主观上有意淡化人民币汇率问题,国会中一些亲工会或制造业等利益集团的两党议员又哪里会错过对中国发难的难得表现良机,这几乎是美国选举政治中必然现象。

      刘 涛

      按照NBER的权威判定标准,美国经济2009年第四季度GDP强劲增长5.7%,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正增长,无疑已正式走出了衰退。随着全球危机阴霾逐渐散去,在沉寂一年多以后,2010年人民币升值话题很可能暴露于聚光灯下,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对于2010年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一般并没有太大疑问。唯一的悬念在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到底有多快?是以2006年至2007年期间年均6.8%以上的速度大步飞奔,还是像2008年那般走走停停? 目前,国内市场分析人士对此大多持谨慎态度,即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上半年将继续保持稳定,下半年可能会有适当升值。其中,“3%至4%”的预测已属乐观,更一般的看法是,升值幅度恐“难超2%”,甚至“有可能在1%以内”。原因无外乎是,在经历过这场世纪危机后,中国的出口行业亟待休养生息,此时若谈大幅升值,似乎不近人情。

      这样的预期,当然是建立在历史经验证据基础之上的。远的且不论,近年来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人民币并未延续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开始的升值过程,而是与美元在8.27、8.28一线“盯”了整整8年之久,使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成了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但由此也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累积最为快速的阶段。

      若仅从经济视角来考虑汇率水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未来一段时间保持汇率水平稳定、甚至不升反降,的确符合出口企业的短期利益。众所周知,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过去30年里,对解决中国农村亿万剩余劳力的就业难题,功不可没。

      可是,出口行业并非中国经济的全部;国内还有大量进口部门、非贸易品和服务行业,以及众多雄心勃勃想早日“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发展,而这些企业往往偏好一个较高的本币汇率。更重要的是,人民币保持持续向上的调整姿态,也将激励更多中国企业下定决心实现技术改造或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危机中出口行业的脆弱表现,恰恰表明传统的增长模式的反思和调整已刻不容缓。

      此外,市场上的一些观察者也习惯于参照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的远期价格来预测其趋势变化。但无论是国内人民币远期交易价格,还是境外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水平,反映的主要是基于汇率水平与其均衡价格差距,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当然有个逐渐收敛的趋势;但这并不必然代表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走势的真实图景。

      可以说,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而言,汇率决不仅是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同时还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在未来全球经济复苏阶段的一到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会如何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如何互动。

      从美国角度来看,一些特殊政治、经济因素汇集到一起,为2010年中美关系中的人民币问题平添了几分风险和不确定性。

      2010年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年。自2008年9月危机加剧以来,为共渡难关,包括中国、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在G20的大旗下同舟共济,美国国内对于人民币议题的批评和指责也随之销声匿迹。然而,当200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以后,可以说美国经济的一只脚已踏入了复苏上行通道。外部压力减轻后,这种危急时刻的合作情谊对于美国而言就不再那么必要了,于是美方接连针对中国产轮胎、金属丝网、铜版纸、油井管等出台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重又升温也是迟早的事,并不会特别令人意外。

      2010年还是奥巴马试图重新证明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年。在奥巴马最新公布的国情咨文中,多次提到了失业给美国民众带来的焦虑感。目前,10%以上的失业率正令奥巴马民意支持率持续下降,奥巴马本人也承认,“仍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找不到工作”。因此,未来两年能否为美国人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将成为奥巴马2012年赢得大选的风向标。而制造业和出口行业,则被奥巴马视为创造就业的重要希望。

      回顾奥巴马上台一年来的表现,其视野更多是内向型的,而贸易和汇率等对外政策则常常服从于国内现实主义的需要。最令人担心的是,与小布什不同,奥巴马并非是个坚定的自由贸易拥护者,而更像个投机者,不排除为达成上述目标,他会在人民币汇率、贸易保护等问题上与国会达成默契和交易。

      2010年还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重要年份。即便奥巴马和财政部主观上有意淡化人民币汇率问题,国会中一些亲工会或制造业等利益集团的两党议员又哪里会错过对中国发难的难得表现良机,这几乎是美国选举政治中必然现象。

      而站在中国立场上,这却分明是一条不容挑战的红线。早在2005年7月汇改之初,中国政府就已明确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则,即这一进程必须“渐进、可控、主动”。换言之,人民币升值只能取决于中国政府自身的判断和时机选择,而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但这种针锋相对的政治态度,也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扭曲国内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实际需要。

      故此,美国行政、立法部门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断指手画脚,只能产生负面效果;相反,倘若美方降低调门,留出政策空间,或将有助于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做出逻辑清晰的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

      (作者为宏观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