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公司巡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10 2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要闻
    国资监管重点向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移
    央企将抓紧制订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案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落
    能源局将承担国家能源委员会日常工作
    宏观政策如何实现“正常化”
    财政部要求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落
    2010年02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婷 ○编辑 梁伟
      受节日及前期房地产交易透支因素影响

      ⊙记者 吴婷 ○编辑 梁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比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1月份非制造业PMI回落主要原因是节日因素以及前期房地产交易的过度透支,致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增势减弱,拉动指数出现回调。

      本月在中国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积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的环比有所回升,其余大部分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1月零售、餐饮和运输等消费服务市场虽依然保持活跃,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显偏弱。随着春节来临,部分服务业将会出现较明显的回升趋势,全年看服务业的增长力度将会趋稳。

      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小幅回调。2010年1月新订单指数为52.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消费性服务业最高,为55.4%;生产性服务业次之,为52.9%;建筑业最低,为43.9%。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落。2010年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建筑业最高,达到51.0%;其次是生产性服务业,为47.8%;消费性服务业最低,为47.1%。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当前非制造业PMI主要指数增幅有所放缓,但非制造业整体经济活动仍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

      1月消费性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为59.9%,环比回升4.8个百分点;其新订单指数为55.4%,环比回升3.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消费性服务业的经济活动延续去年年底的较快发展势头。带动消费性服务业较快发展的行业是零售业、餐饮业和运输业。其中零售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达到了20个行业中的最高,分别为75.2%和70%。

      中采咨询于颖认为,消费性服务业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当前我国实施的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有所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节日预期的带动下,一些消费性服务业行业的需求提前释放,从而带动整体行业的发展。预计随着节日的到来,消费性服务业仍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于颖表示,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完全转变的情况下,短期内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性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偏弱。这就需要继续完善与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