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路演回放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2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专栏
    政策退出进入“相持阶段”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将奠定长牛基础
    外论一瞥
    英国两党大选年博弈“削开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0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外论一瞥

      《华尔街日报》2010年2月4日专栏文章

      不要与中国为敌

      美国最近把中国——也许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当作了敌人。

      这一切最初始于去年6月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时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会谈。盖特纳提出了两个十分可疑、且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的要求:以全球变暖的名义要求中国抑制能源产量,要求人民币升值。上周在与参议院民主党人举行的一个会议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继续为美元强劲于人民币而气恼。

      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谷歌公司高层指责中国的互联网政策。尽管中国的网民数量是美国的两倍,源于中国的病毒和骗局却比美国少得多。对中国政府来说,要求在华外国企业遵守中国法律是正当的。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是美国公司和其安全工具的职责,而与美国国务院无关。

      我认为,美国对台出售64亿美元的武器,是对中国毫无必要的挑衅,这对防务毫无意义。在危机时刻,我们的外交政策将认识到,中国的亚洲式市场经济的复兴,是过去30年世界上最重要的积极事件。这不仅使十几亿人口摆脱了贫穷,而且将中国从美国的敌人转变为现在不可或缺的市场经济伙伴。

      美国在经济增长上依赖中国。牺牲作为全球市场经济核心的中美互补合作,是一项自我毁灭的愚蠢之举。

      (作者系探索研究所的创始人乔治·奇尔德 张金翠 编译)

      

      《独立报》2月5日文章

      海地的希望与困境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自由市场的福音似乎因人民需要而风靡全世界。但“福音”在贫穷世界中扩散是因为他们的政府别无选择。纳奥米·克莱恩在其著作《休克教条》中展示了政策是如何不顾穷人的意愿施加在他们身上。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形式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近穷国并提供给他们急需的现金。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回报,他们要求这些国家向本国经济引进“结构性的调整”。这一药方始终如一:终止对穷人的所有补贴,削减国家在健康和教育上的花费,撤销对金融领域的管制,完全开放市场。

      这一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帮富”意识,在很长时间一直折磨着穷国经济。现在轮到海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称提供1亿美元贷款,但要求海地提高电价、冻结为公共部门服务的工人工资。所以当人们从瓦砾中存活下来后,将发现严重受操纵的经济令他们难以喘息。

      海地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到1994年,海地至少生长着它自己的主要粮食作物:大米。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命令政府将大米关税从35%下调到3%,市场一下子就充斥了许多受美国政府巨额补贴的美国大米,海地粮农破产了。数以千计的人沦为贫民,挣扎在太子港的血汗工厂,在那里他们建造泥草棚,而这些都在2010年被埋葬。

      但本月有一些新鲜事正在发生。海地地震后的数小时,一个称作“海地拒绝休克教条”的Facebook 小组会集了数以万计的成员,编制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请愿书,并获得了15万签名,要求无条件贷款。这一行动是有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退让了,它公开放弃它的条件,甚至说将努力取消海地所有债务。当然,强有力的利益集团仍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着以前的调子行事。所以改变仍是困难重重。

      (作者系英国时事评论家约翰·哈里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2月5日文章

      新能源在美日境遇大不同

      美、日两国均把环境能源领域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报以高度期待。但是其中的意蕴却大相径庭。

      美国旨在依靠绿色能源来创造就业,环境能源技术只不过是确保就业的经济手段而已。但是日本将环境能源技术当作解决地球层面危机的手段,其革新性甚至可与产业革命相比肩,并把它当作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显然,鸠山比奥巴马更具单纯的使命感。奥巴马刚上任时也曾有过这种使命感,但是现在没有了。因为奥巴马人气凋零,无法好高骛远,同时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受到贪婪资本主义的侵蚀,仅仅追求短期利益,根本不会去尝试需要花费漫长时间才会有所收益的冒险,而环境能源技术恰恰需要花费长期时间。因此之前拉动美国经济的贪婪冒险资本主义,目前不可能向环境能源领域转变。日本人不如美国人那么具有冒险精神,但是日本企业的基础技术非常扎实,很多企业已经脱离贪婪资本主义,因此具有向能源产业转化的条件。

      美国无法期待美国各个家庭出钱投资太阳能发电,因为他们不好储蓄。但是日本可以期待老年人个人融资1400兆日元,这将保证各个家庭投资自家太阳能发电,进而推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产业。而且,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日本原来就比美国具有竞争力。尽管如此,日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现在集体住宅在增加,房顶面积在减少,要达到全国4900万户人家中的1000万户使用太阳能发电,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利用地热和海洋将成为日本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

      (作者系东京大学教授安井至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