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0年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争论,目前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不同的人从自己所理解的通货膨胀概念与衡量指标出发,因而出现不同的结论。而国内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和认知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一种是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另外一种是西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货币(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因此,我国应在借鉴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的具体运行情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则责无旁贷。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正本清源,从而在实践中有的放矢。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从世界各国的实际做法看,主要采取三个衡量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我国主要依据CPI的变化来衡量通货膨胀。而问题在于,我国CPI指标的设计存在缺陷,并不能真正反映当今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实情。
我国的CPI统计,大体上还是沿用1992年确定的八大基本分类,食品权重约为33.6%,烟酒及用品为5%,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为4%,衣着为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为11%,交通和通信为9%,居住为1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5%。在居住类指标中只考虑了租房价格,而不是商品房销售价格,而把商品房的购买算作投资,故而CPI对房价的波动是极其不敏感的,即使房价翻5倍,只要房租价格不涨,CPI就反映不出来的。在1992年以前,我国城市居民一般能分派到国家或单位的福利住房,因此居住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比重几乎忽略不计。所以,居住所占的比重为13.6%是比较合理的。但在住房需求和开支成为居民最重要需求和支出的今天,再沿袭传统的CPI权数设计来判断通货膨胀已显得不合时宜,容易使通胀管理的方向发生错位。
目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鸡鸭肉和牛肉所占的比例在不断提高,消费猪肉的比重在逐步降低。原有的CPI指数猪肉占比为85%、牛肉占比为3%、羊肉为2%、鸡蛋为10%的样本结构已不能跟上消费变化。近几年出现的猪肉价格走势左右CPI走势的现象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更麻烦的是,CPI只能反映实体经济领域里的物价变化情况。而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兴盛与发展,现在虚拟经济已在我国占有很大比重,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虚拟资产的价格比实体资产的价格变化更频繁。此时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对应着相应的实体经济,而且要对应相应的虚拟经济。在我国实体经济领域供应充足以及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呈刚性约束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中的商品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弱,虚拟经济中的商品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此时,要判断通胀如何,不但要看CPI的变化,而且要看资产价格的变化。完全忽视通货膨胀在虚拟经济中的表现,是极不科学的。在今后通货膨胀指标的设计中,能否把资产价格的变化考虑进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由此以为,弄清楚通货膨胀的概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设计出科学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比通胀管理本身更重要。测量通货膨胀,不但要关注实体经济领域内商品价格的变化,而且要关注虚拟经济领域内商品价格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多种通货膨胀指标,并适当注意虚拟经济领域内资产价格的变动。此外,统计数据的质量与透明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有关通胀的许多争论,其实是没有对通货膨胀的概念与衡量指标达成一致而引起的。
对2010年是否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判断,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内主流经济学家首先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概念要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对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要有合理的设计与修正。根据新的通货膨胀指标来研判我国2010年经济发展将出现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否则,在基本概念及其衡量指标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处方,其效果难免南辕北辙。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