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姜韧 ○编辑 陈剑立
虎年A股诞生先抑后扬的“N”型趋势概率较高,关键诱因是退出策略对投资情绪的影响,通胀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数学现象,对应牛年上半年坠入深渊的CPI负值数据,虎年上半年CPI数据同比翘头是一定的,但至虎尾阶段人们可能又会发现通胀其实只是个伪命题,目前A股沪指22-25倍市盈率估值区间并不存在整体泡沫,因此借鉴1976-1980年和1986-1990年后危机时代的投资特征,投资小年恰是沉香股厚积薄发的发酵期。
另外,新股上市溢价率锐减甚至消失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也是好事,根据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经验,市场价值和投资者收益有时候会背道而驰,关键诱因就是新股市值高企却又低走,从而稀释了老股的权重间接导致投资者收益下降,这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达到巅峰之际尤为明显,在纳斯达克指数繁荣的背后,投资者的真实收益却在下降,随后就是美股崩盘。同样的范例在A股中也很容易找到,为何2006年国航、中行、工行低调上市成为起重机,但2007年中国太保、中国神华、中国石油高调上市却又成了沉降机?因此目前新股溢价率锐减恰是A股的利好,反之当新股溢价率居高不下时,指数也就成了鸡肋,除了前述范例,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高调登场的首批创业股。
虽然美股中的微软、A股中的苏宁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个股只存在于次新股中,但从龟兔赛跑的长远视角出发,投资成功的概率更多地存在于老牌成分指数的幸存者中,从标准普尔500指数125只原始幸存者中,包括菲利普莫里斯、北伯灵顿铁路、可口可乐、通用电气、辉瑞、IBM这些既有陌生也有耳熟的名称,耳熟能详的幸存者是那些知名消费品牌,而陌生的幸存者则隐藏在那些被人忽略的行业中。
美股中最令人惊诧的成功案例就是去年被巴菲特纳入囊中的北伯灵顿铁路,在1957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扩容之初,铁路股纷纷濒临倒闭摘牌境地,但在随后50年间幸存的铁路股却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和蓬勃发展的航空业,相反被人看好的航空业中却出现了屈指可数的125只原始股中落败者美国航空。因此主动型投资策略中的逆向思维,不仅包括反周期策略,还包括关注冷门策略。
在过去十年间A股中最接近美股中铁路股轨迹的是白酒行业,但现在白酒行业的幸存者都已为人熟知,更接近于菲利普莫里斯的轨迹,未来可能再度复制铁路股轨迹的冷门股存在于具有刚性需求特征的消费品行业中。另外,电子信息板块和能源板块在标准普尔500指数权重中都曾独占鳌头并且此消彼长,而统计弱冠之年的A股权重变迁也能依稀发现此规律,因此科技消费领域的电子股亦具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