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2010 2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机构动向
    QFII建仓动向曝光 “精确”潜伏高转送个股
    今年来股基跌幅超7% 新发基金规模锐减
    指数基金或将迎来一个“裂变”时代
    ■机构一线
    期指开户正当时 金融机构壁上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开户正当时 金融机构壁上观
    2010年0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杨晓坤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杨晓坤

      

      尽管距离股指期货启动开户工作已有三个工作日,但有关金融机构开户的规则仍未正式对外公布。这意味着迄今为止成功开户的投资者中还没有基金、券商、保险、QFII等金融机构的身影。而根据海外经验,上述金融机构才是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正规军”。

      春节长假尚未结束,监管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股指期货启动开始工作的正式通知,这让绝大部分期货公司深感意外。“对于我们来说确实非常突然。”某期货公司总经理对记者坦言,原本预期股指期货的开户工作要到3月上旬才会开始,没想到这么快。

      本周开始,股指期货开户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但到目前为止,在期货公司完成开户的投资者仍是个人散户和普通法人,而被认为是股指期货参与主要力量的金融机构仍在作壁上观。据了解,金融机构股指期货开户办法目前还未公布,因此期货公司尚不能代理其向中金所申请交易编码。

      不过,这并不妨碍期货公司频频前往金融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开展股指期货“路演”活动的热情。记者获悉,期货公司近日拜访基金公司的频率明显加快,开发客户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相对于期货公司的热情,多数基金对股指期货的态度依旧冷淡。

      “我们年前去拜会了好多家基金,但他们对股指期货交易的兴趣普遍不大。”某期货公司机构部经理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位基金经理在参与过中金所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后表示,他们不习惯“金仕达”的操作系统,只习惯“恒生”的系统,并表示如果期货公司不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是不会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

      “证券界80%使用恒生系统交易,期货界则恰恰相反。”上述经理认为,习惯不同固然是事实,但基金公司仅凭这一点就不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理由显然站不住脚。“这应该只是他们的托词,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接触过的公募基金很少有对股指期货兴趣浓厚的。”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对股指期货的态度之所以较为冷淡,主要是因为缺乏动力。一方面,基金界掌管的资金量很大,每年提取的管理费用也相当丰厚,缺乏主动使用创新衍生工具的意愿;另一方面,基金参与股指期货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修改契约,以及监管部门的审批,且此事非常繁琐。

      不过,有专家指出,无论基金公司现在的态度如果,迟早都会参与到股指期货的交易中来。因为目前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跑不赢大盘的现象屡屡发生。未来一旦有基金经理率先运用股指期货工具成功回避系统性风险,必然在业绩上领先同行。到那时,基金在巨大的排名压力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意愿定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