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10 2 2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市场评弹
    地产大鳄何以砸锅卖铁买进地产股?
    为春季行情热身
    市场处在“冲撞期” 期待戏剧性表演
    行业报告精选
    最新评级
    异动板块点评
    业绩期即将来临
    市场气氛将好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处在“冲撞期” 期待戏剧性表演
    2010年0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编辑 李导
      ⊙阿琪 ○编辑 李导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惊魂落定之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如今,我国的经济与A股市场均处在一个变革的节点上。经济变革的关键词是“调结构”,体现在正从外向经济向内需经济转型、从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向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移、从东部沿海发展战略转向中西部发展、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普惠民生”。A股市场变革体现为“改机制”,表现在从单边交易机制变革为双边交易机制、从股权分置实现全流通等。

      这些变革对市场的影响还相当深远,这些关系市场最根本因素的变革,必然会带来A股市场投资观念、投资模式、资产结构、操作策略等全方位“吐故纳新”的转型,给当前处于转型初期的市场带来新旧思维的冲撞。因此,现阶段A股行情难涨抗跌、趋势彷徨的最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在于市场整体处于变革带来的转型期。

      市场投资观念与操作策略、行情表现方式、投资主题等多方面转型已经开始体现在:(1)由于传统“两头在外”的经济驱动模式趋向衰弱、经济“调结构”正在促使股市资产结构的投资重心从周期性行业向非周期性行业转移、市场投资主题正在从传统成熟产业全面向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低碳经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物联网、三网融合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演变。(2)国民经济的产业重点进入“调结构”的转型期,使得市场预期难以持续稳定。为此,市场投资观念正在从“自上而下”彻底转型为“自下而上”。(3)“全流通+做空机制+国际板预期”正在促使A股市场开始“早熟”,市场可能需要用2-3年的时间来慢慢接受估值的接轨。基于经济增长数量好质量差、经济增长预期难以稳定、经济调结构背景下占有市场相当大权重的传统产业公司安全边际降低、充裕流动性已难以匹敌流通市值扩张压力等因素,从更长周期来看,A股市场估值中枢缓慢下移已成必然趋势。目前对应于2010年一致性预期的17倍动态市盈率,用以往的传统思维看是低的,在1-2年内可能是合理的,2-3年以后看则可能是高的。

      目前行情处于转型的初期,市场新旧思维免不了相互冲撞。因此,较长时间内市场难有成熟的赢利模式,行情难有大波段涨跌,较长时间内的行情可能难有清晰的牛市与熊市概念,只有牛股与熊股之分,行情内容趋向于“不涨的股票死活不涨、涨停板与跌停板共存屡见不鲜”的风格化。转型期的行情还决定着今年A股行情与投资收益率将可能是个“小年”。并且,由于思维观念的频繁冲撞,行情在具体涨跌中往往会出现戏剧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