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2010 2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朱民在IMF的后续角色空间
    研判市场先辨清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选房?限时2分钟!
    能把资产价格列为通胀指标吗
    耕地跨地区“占补平衡”应解禁
    股指期货开户遇冷
    问题很复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指期货开户遇冷问题很复杂
    2010年0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本周一是股指期货接受投资者开户的第一天,有很多媒体早早来到期货公司,准备对这一虎年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作深入报道。不料,现场却让所有到场的人都很失望,没有人们争相开户的盛况,而是场面清淡,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有消息说,当天全国成功地完成开户程序,申请到开户编码的投资者人还不到20个。而这样的局面,在之后几天也没有改变。

      对此,有人分析说,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一金融新产品还理解不够,加上距离正式交易时间还远,另外对开户者的要求又比较高,所以很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没有参与开户。这样的解释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仔细想想,总觉得不是很完整。毕竟,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已经三年多了,而管理层更在十年前就提出要推股指期货,而现在中国已经是商品期货交易的大国了,说投资者因为对股指期货还不那么理解,恐怕未必合乎实情。

      显然,仅仅从技术方面来解释股指期货开户遇冷,很难自圆其说。那么,症结是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这样的事实:今年1月中旬,股指期货获准试点的消息一公布,舆论几乎是一致认为这是个重大利好,股指期货概念的股票将因此走势坚挺,并且带动大盘走高。但是,市场实情却恰恰相反,当时沪深两市高开低走,相关股票无不出现“见光死”的行情。过几天,有关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开始陆续公布,又有舆论推断,先前公布获准试点的消息,因为没有具体时间表,所以只是引发了短暂的炒作行情。而现在股指期货的推进有了实质性动作,其影响应该显现出来了。然而事实是,股指期货题材仍然没有对沪深股市带来什么影响,相关概念的个股行情依然十分低迷。笔者以为,不能认为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偶然的,它反映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人对股指期货的兴趣十分有限,并且对其可能产生的作用并不以为然。也因为这样,所以在股指期货开始接受开户时,会出现上述投资者开户意愿不强的局面。

      为什么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兴趣不大呢?以笔者之见,这应该从两方面来探讨。首先必须承认,由于实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原则,明确股指期货不是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同时也反复强调了股指期货的风险,并且明显压缩了其杠杆效应,这自然将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排除在股指期货交易之外。于是,股指期货的目标客户就很少了,反过来这也必然会导致市场对其的关注度乃至兴趣下降。但问题在于,在中国具备投资股指期货资格的人数绝对量不会少,而且这几年商品期货交易也十分活跃,足见人们对期货交易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可见,具体到股指期货这个期货中最有群众基础的品种,它的遇冷显然还是出人意料的,其中一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换个角度来说,人们不妨这样考虑:在沪深股市,还并不充分具备长期投资的基本条件,市场一直存在大盘股折价、小盘股溢价的状况,同时股指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政策的变化而非企业的业绩,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政策的变化又具有无序性的特点。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加大了股指期货的运行风险。显然,管理层对此有着深刻认识,因此把控制风险作为推进股指期货的前提,在制度安排上不断提高对投资者的准入条件,并且提高交易保证金以收缩杠杆作用。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可以说是确保股指期货交易顺利起步的重要条件。但这又不可避免地使得股指期货的相关功能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投资者看来,比较小的群众基础,有限的交易杠杆以及严格的平仓规则,尽管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交易的平稳,但是却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效率。而一个低效率市场,不可能有很大市场吸引力。最近,有人在研究股市的交易频率,发现现在沪深股市高频交易越来越少,认为这未必是好现象,可能会导致市场效率的低下。

      股指期货开户遇冷,问题很复杂,现在也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但是,透过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更多深入的思考。毕竟,不管怎么说,一个金融创新产品如果得不到市场应有的响应,那就很难说是非常成功的。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