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信息披露
  • 9:公 司
  • 10:信息披露
  • 11:公司纵深
  • 12:人物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融资
  • 15:信息披露
  • 16:调查·公司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部委合力多管齐下 楼市调控“风起云涌”
  • 险资不允许直投房地产
  • 专家呼吁物业税尽早出台
    房产税改革有望率先破冰
  • 王珏林:
    “国11条”配套政策还要继续出台
  • 银行将严控投资投机性购房贷款
  • 证监会严把房地产企业融资关
  • 政协委员:
    应将七成土地供应用于保障性住房
  •  
    2010年3月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部委合力多管齐下 楼市调控“风起云涌”
    险资不允许直投房地产
    专家呼吁物业税尽早出台
    房产税改革有望率先破冰
    王珏林:
    “国11条”配套政策还要继续出台
    银行将严控投资投机性购房贷款
    证监会严把房地产企业融资关
    政协委员:
    应将七成土地供应用于保障性住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险资不允许直投房地产
    2010-03-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悉,《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已于2月初上交保监会主席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目前,已上报国务院择机发布。

      权威人士透露,此草案与去年12月28日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变动很大。作为保险资金运用法规的基础性总纲,总的趋势是更加谨慎,尤其是对险资投资不动产,无论从数量占比还是投资方式,更加严格。

      其中,险资投资不动产占比已从6%下降到5%以下,投资渠道更加狭小。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1月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保险资金不允许投资居民住房、商业房地产以及参与房地产开发。

      有关权威人士透露,原本定于春节前出台的此项政策,望拖至两会后,根据两会精神,再择机发布。一旦此法规出台,险资投资不动产细则和股权投资细则等将很快推出,为险资另类渠道投资打开一片新天地。

      去年中国颁布了新《保险法》,进一步放开了不动产等投资渠道。近年来,中国保险资金总量持续增长,运用渠道逐渐放开,到去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3.7万亿元人民币。

      由于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开放,吴定富坦言,今年预计超过1.5万亿元的保险资金面临较大投资压力,保险资产存在错配风险和市场风险。

      有关专家表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过程中,投资行为的核心原则是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大量保险资金进入银行存款、国债等短期投资渠道,会造成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而不动产作为长期投资,有助于满足保险资金的久期匹配。按照有关规定,除自用营业用房外,保险公司将主要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进行不动产间接投资。

      在政策没有出台前,险资进入不动产市场花样繁多。去年底,出手58.19亿港元,中国人寿认购远洋地产股票。

      中国平安“委婉”地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与金地、绿城及蓝光等分别签订信托投资协议,承诺对上述房企的具体项目设计股权信托计划,共同投资优质项目以及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和物业公司,分别在四川、云南、北京、上海等地进入不动产领域。

      而中国人保、泰康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人寿等更多地利用自有资金购置自用办公楼、与其他公司合办专业公司曲线进军不动产。中国太保也在去年以近2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丰盛大厦,以自用名义购入投资性物业,太保属于后来者。

      “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金融机构抢占不动产制高点,从未来发展看,主要是规避通胀预期风险,并获得较好和稳定的收益”,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

      不过,由于政策细则并未明确,因此,险资投资不动产,仍然在外围运转。另外,作为不动产市场的后进入者,保险资金要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来考虑投资风险问题,宁可不做也不敢做错,这是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领域投资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