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信息披露
  • 9:公 司
  • 10:信息披露
  • 11:公司纵深
  • 12:人物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融资
  • 15:信息披露
  • 16:调查·公司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政策压力降低 两会或提升区域概念行情
  • 大盘将继续震荡走高
  • cnstock
  • 投资指数基金四攻略
  • 春季行情水到渠成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 金融海啸“第二波”?
  • 每日关注
  •  
    2010年3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政策压力降低 两会或提升区域概念行情
    大盘将继续震荡走高
    cnstock
    投资指数基金四攻略
    春季行情水到渠成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金融海啸“第二波”?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春季行情水到渠成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2010-03-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德良 ○编辑 陈剑立

      ⊙张德良 ○编辑 陈剑立

      

      经过一轮有效调整,不断消化近期利空消息,两会行情已水到渠成。指数将以持续反弹的形式展开,其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超跌蓝筹股的渐次反弹。期间市场机会侧重于新兴产业、整合重组以及区域经济为主线的投资主题。

      调整结束 涨势启动

      支持指数展开一轮上涨行情的因素,除绝对估值以外,一个重要动力来自于大盘权重蓝筹股的调整到位。技术形态上,像金融类的银行、保险,如招商银行、中国太保,正处于持续六个月的大型对称三角形的下轨线位置,同时也是250日年线位置,伴随成交量的持续萎缩,目前位置已构成有效支持。最值得注意的是信号是,始于中国建筑的这一波蓝筹新股破发潮也有可能趋于结束,最新破发的二重重装已开始持续上涨,中国建筑持续调整并跌破发行价的调整时间已达8个月,时间与价格正步入敏感周期。此外,中国石化的“权证”负面影响已消失,济南钢铁的重组复牌,由跌停到涨停等,也在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

      再来观察各大指数的技术运行趋势,也从牛熊临界位置悄悄回暖。此前的领涨指数目前仍在继续领涨,表明趋势未变,当前重要的是弱势指数的是否跟随。从与上证指数强弱紧密相关的大盘权重蓝筹股的表现状态看,弱势指数可能已进入由弱转强的临界区域。事实上,借助于相对估值优势、调整充分的技术状态,再加上相关利空的有效消化以及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即将推出,大盘蓝筹股的反弹已趋于成熟。乐观预期,3月上证指数将重回5月均线(3100点),并有尝试突破3478点以来所形成的大型对称三角形上轨位置(3230点附近),当然,能否最终有效突破颈线并实现逆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新兴产业成为核心主题

      近期关于加快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发展新兴产业的消息持续增多,今年无疑会成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元年,也自然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实际上,新兴产业的主题投资思路已于去年初步形成,如区域经济题材一样,目前正处于全面启动状态。与区域经济、整合重组等主题投资相比,新兴产业概念将会更加持久,而且涉及的投资视野更宽更远。

      新兴产业主题,首先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的历史选择,注定是时代性的题材。目前已从国家层面明确,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已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如何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这七大产业中寻找突破口,继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哪一领域会率先突破?这将成为市场的焦点。笔者比较关注广东的发展动向,其中,新材料与信息产业两大领域是值得关注的。

      除此之外,三网融合也在有力推动与文化消费相关的领域,像电子商务、SNS社交、网络游戏、视频行业、电子阅读、数字出版等新兴领域可能酝酿着产业突破。

      站在投资机会上说,投资新兴产业的前景就是寻找与培育新一代蓝筹股的过程。实际上,目前涉及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资本规模不大、市值规模较低,这正是未来的潜力所在。上述提到的上市公司也仅仅是目前阶段的认识,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的相关资本运营也是持续深入,真正的潜力公司将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经营模式清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