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风格行情
    将成市场常态
  • 银行股:看似估值洼地 缘何上涨乏力
  • 从楼市周期
    寻找投资机会
  • 异动板块点评
  • 震荡行情要敢于抄底
  • 最新评级
  • 虎年在哪淘金?大智慧告诉你
  • 稍纵即逝的反复
  • 行业报告精选
  •  
    2010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评弹
    风格行情
    将成市场常态
    银行股:看似估值洼地 缘何上涨乏力
    从楼市周期
    寻找投资机会
    异动板块点评
    震荡行情要敢于抄底
    最新评级
    虎年在哪淘金?大智慧告诉你
    稍纵即逝的反复
    行业报告精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股:看似估值洼地 缘何上涨乏力
    2010-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总 胡宇 ○编辑 李导

      ●当前银行股业绩的优良未必意味着未来业绩能再创新高,目前银行股的低市盈率是建立在当前业绩超好的表象之上的,一旦未来业绩出现下滑,那么现在的估值水平就不一定低

      ●银行业其实是受制于经济周期的行业,预测银行业业绩表现需要观察经济周期走向,如未来实体经济下滑,那么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将会逐步体现出来

      ●中国银行业的总市值并不算低,而若以经营能力与资本规模比较的话,中国银行业实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当前银行股的上涨空间有限

      ⊙华林证券研究中心副总 胡宇

      ○编辑 李导

      

      随着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步伐的渐行渐进,一部分市场人士对于以银行股为首的大盘蓝筹股行情充满了信心。他们的观点是,当前银行股价值明显低估,股指期货推出后,面临巨大的重估空间。然而我们认为,对此观点不妨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银行股虽是股市利润主体

      但相对占比不高

      从2009年第三季度银行业利润的超好表现看,沪深两市14家银行创造了整个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40%,达到4400亿之多。上述数据似乎表明,银行盈利能力确实很强,几乎能够顶住整个市场的半边天。透过合理数据的表面,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由于银行在整个市场所占21%的市值,但创造了整个市场41%的利润,按照动态市盈率估算,银行股市盈率为9倍。因此,考虑按照去年第三季度业绩除三乘四得到动态估值,当前沪市估值水平并不高,才18倍。但是,如看深市,就会发现估值很高,达到50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深市没有能顶起半边天的行业和板块,因为,大部分业绩较好的权重股都在沪市。在扣除14家银行股和中石化、中石油,目前市场的动态市盈率是26倍。我们不妨细分一下14家上市银行与中石油、中石化的对比,或许有些新发现。与银行股创造整个市场41.2%利润,承担20.9%的市值相比较,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家公司创造了市场整体利润的12.69%,承担了12%的市值。

      

      银行股高估还是低估

      尚无定论

      通过对比可知,同样是大盘蓝筹股,银行业的市值以其贡献的利润而言,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不算高,即当前市盈率似乎过低。究其原因,存在两种可能性:要么是利润高估,要么是股价低估。如果是股价低估,银行股要从目前9倍市盈率回归市场平均估值26倍的话,那么,银行股市值应该上涨200%,即从14家银行目前拥有的5.8万亿市值,涨到17.4万亿。按照这样的逻辑推算,整个市场市值要新增11.6万亿市值,接近40万亿。如果是这样的话,全部A股的总市值要大大高于2007年10月份的34万亿的水平。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银行股价不涨2倍,仅涨一倍,整个A股市值也会上升到34万亿左右,达到2007年的最高值,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大?由此可见,当前的银行股如果是低估,那么市场没有理由不让它涨。如果银行股目前没有低估,那么其市盈率就不具有参考意义。进一步而言,在银行业利润可观的表面并没有完全考虑资产风险暨需要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可能性。我们推测,这或许就是银监会要隔三差五提示银行充实资本金,加强资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产质量

      依然是银行股的最大风险

      整体而言,就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的现状而言,其最大的风险依然还是资产质量的风险,而对银行股业绩而言,现在业绩的优良未必意味着未来业绩再创新高。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银行股的低市盈率是建立在当前业绩超好的表象之上的,一旦未来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那么现在的估值水平就不一定低。

      毋庸置疑,银行业其实是受制于经济周期的行业,同时也是滞后于经济周期的行业。从这个角度而言,预测银行业业绩表现仍然需要观察经济周期的走向:如果未来实体经济继续下滑,那么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迟早会体现出来;如果经济继续复苏,银行业绩继续提升,但考虑到以上条件限制,银行股价上升空间也不大。更何况,相比成熟市场的估值水平,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总市值并不算低。在全球排名市值前五位的银行中,中国的上市银行就处于前三位的显赫位置。若以经营能力与资本规模做比较的话,中国银行业的实力仍然还是比较弱小的,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当前银行股的上涨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