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观点·专栏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巴菲特捞球遇险记
  • 首只行业指数基金的三重属性
  • 指数基金
    投资的择时方法
  • 新兴市场魅力犹存
  • 全方位的立体4D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全球投资,行业配置至关重要
  • 量化基金:
    投资新选择
  •  
    2010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巴菲特捞球遇险记
    首只行业指数基金的三重属性
    指数基金
    投资的择时方法
    新兴市场魅力犹存
    全方位的立体4D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球投资,行业配置至关重要
    量化基金:
    投资新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0-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大诗人陆游晚年在教育儿子读书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后两句尤其点出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从书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想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还必须去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以前读诗时并未想得太深,只是觉得写得很有哲理而已。现在进入基金投资领域了,才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实在是高明之至,不仅仅道出了做学问的真谛,搞投资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真正堪称优秀投资专家的基金经理,绝不是整天对着电脑看看上市公司材料和各类研究报告,搞搞数据分析就能锻炼出来的。人们只知道羡慕基金经理创造成功投资时的辉煌与荣耀,却鲜有人知道这背后隐藏的奔波四方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以确认投资价值的辛苦。

      彼得·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第一理财家”的基金经理,他所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之一。彼得·林奇成功的秘诀当然不止一条,但毫无疑问,不迷信纸面数据和分析,凡事力求躬行,通过深入实地调研来做出判断,是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关键。

      现在很多投资者喜欢依靠打探小道消息和市场传闻来进行投资选股,而身为投资大师的彼得·林奇却从来只相信自己的调查结论。他的勤奋会让很多投资者感到汗颜。彼得·林奇当然也要阅读大量的研究报告,但仅仅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是不足以让他信服投资价值的,通常只有躬行走访过的公司,才会有机会纳入他的投资视野。

      身为手握巨资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一直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家上市公司之间,他每月至少要走访40到50家上市公司。他认为亲自造访一些自己认为值得花时间实地考察的公司,能为他的投资决策提供真正可靠的第一手信息材料。彼得·林奇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对汽车业普遍悲观时,敢于果断买入大量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获得巨额回报,就是他扔下研究报告不懈躬行,亲自奔赴各大汽车厂商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做出特立独行价值判断的成功典型。

      “报告”得来终觉浅,绝知“价值”要躬行,投资和做学问一样,仅仅依靠读上一堆投资书籍和看上一堆研究报告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千里奔波获得的第一手可靠材料,没有对投资对象的真正深入了解,要做出深具投资价值的判断是难乎其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