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 力避结构畸形化增长机械化
    创新信贷机制刻不容缓
  • 占领制高点以后……
  • 超高费用吓退了维权者
  • 当下态度决定“明天”价值
  • 当前尤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监管
  •  
    2010年3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力避结构畸形化增长机械化
    创新信贷机制刻不容缓
    占领制高点以后……
    超高费用吓退了维权者
    当下态度决定“明天”价值
    当前尤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监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2010-03-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尽管经济问题本不该政治化,但国际经济关系从来都不局限于经济视角。多少年来,为保住在全球金融与产业分工领域的顶层地位,持续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美国经常交替运用金融与贸易手段来打压主要竞争对手。如今,充当主要掠夺工具的金融业因受危机冲击而获益能力相对衰退时,白宫紧咬人民币汇率不放,实乃多年来竞争策略的自然延伸。

      章玉贵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能拿捏迈克尔·波特“五力框架”竞争策略的,大概非美国莫属了。

      从上任之初的对华友好到如今的频频发难,奥巴马政府的诸多行动令乐观看待中美关系的有关人士实在有点摸不着头脑。尽管《时代》周刊也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不可或缺的轴心,但领悟《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思想的人都应该知道,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力量是不会轻易接受新竞争者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按照美国的逻辑,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已给予了中国足够的尊重,但没有得到充分回应。因此,美国对华经济强硬是基本政策回归,而非出尔反尔。

      其实,国际经济关系从来都不局限于经济视角。尽管经济问题本不该政治化,但在战略高手眼里,这个可以政治化。30年来,为保住在全球金融与产业分工领域的顶层地位,继续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美国经常交替运用金融与贸易手段来打压主要竞争对手的现实挑战。谁都知道,日本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层级要远远高于中国,但当日本在实体产业领域的发展威胁到美国现有地位时,美国毫不忧虑地举起了金融铡刀。精明但不高明的日本财经大佬们做梦也没想到,作为大哥的美国竟然会对自己下如此狠手。于是1985年的一纸“广场协议”就夺去了日本的汇率主导权,表面强大的日本金融业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直到今天仍未能恢复元气。而从战略竞争的角度来看,经过这场打压,日本基本失去了挑战美国全球经济霸主的现实可能性。

      25年后,美国把全球主要经济竞争对手换成了中国。因为在其看来,无论经济规模、贸易地位、金融力量,还是全球影响力,中国今天已经具备了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基本要素。尤其经过这场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头号金融强国的帽子尽管勉强保住,但内伤严重。心有余悸的美国人如今越发感谢伯南克。若不是他掌门的美联储及时干预,美国经济恐怕会更糟。也不能不提到小布什,在2008年底的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是他顶住了欧亚经济强权的压力,成功避免了美元的雪崩。当然,渡过这场危机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们是不会改变掠夺世界本性的,于是希腊等中小经济体不幸成为刀下鱼肉。不过,即便是被视为金融危机大赢家的高盛,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昔日呼风唤雨地位也在不可避免地下降。不错,高盛去年的净利润达到了创纪录的134亿美元。但高盛恐怕很难再有过去那样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级别忽悠了。过去对美国银行业高度迷信的中国同行,如今也逐渐认清形势,明白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其实更像是战略投机者。今后,美国金融巨头们要在中国低成本赚钱,恐怕越来越难了。

      不仅如此,在美国看来,日益自信的中国还持续对美贸易顺差,并坐拥美国第一债权大国地位,而且看起来有把人民币培育成主要国际货币之势。这与25年前相比,对美国带来的挑战与威胁相较日本似乎更大。因为日本至少与美国还在同一阵营里。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美国怎能不感到如芒刺在背呢?

      因此,当作为主要掠夺工具的金融业因受危机冲击而获益能力相对衰退时,白宫紧咬人民币汇率不放,其实就是多年来竞争策略的自然延伸。只不过,今日中国面临的国内经济形势要比当年的日本差得多。25年前,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与美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部分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三菱、丰田、日立、索尼、松下等超级企业支撑着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日本数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可观的年收益,更大大增强了日本金融体系修复的动力。反观中国,尽管经济规模即将迈上5万亿美元台阶,但经济中最核心的产业,不少已被包括美国资本在内的外资所控制。表面强大的中国银行业,是在资本项目未开放的前提下获得暂时性优势的。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尤其是抵御风险能力的不足,是制约银行业获得一流国际竞争力的最大瓶颈。而一旦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因为人民币汇率被绑架而失去在金融贸易和制造业领域“补课”的机会,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财力来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更有可能错过追赶金融主导国的“时间窗口”,进而失去成为一流经济与金融强国的基础性条件。

      面对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纠缠与强硬打压,中国必须学会用政治乃至国家竞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切不可按照简单的市场原则出牌。既然现阶段,中国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来推动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一种并不占优也不吃亏的策略选择,那么中国要做到的就是坚持与执行。毕竟,大国之间的博弈,既需要以实力为后盾,也离不开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