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 力避结构畸形化增长机械化
    创新信贷机制刻不容缓
  • 占领制高点以后……
  • 超高费用吓退了维权者
  • 当下态度决定“明天”价值
  • 当前尤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监管
  •  
    2010年3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力避结构畸形化增长机械化
    创新信贷机制刻不容缓
    占领制高点以后……
    超高费用吓退了维权者
    当下态度决定“明天”价值
    当前尤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监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尤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非现场监管
    2010-03-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大贤

      ⊙王大贤

      

      目前,对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说法很多。许多人对热钱谈虎色变,一提到热钱就想到东南亚经济危机幕后的黑手,其实这是一种曲解。热钱本身没有褒贬之分,更准确地说,热钱是一种国际投机资本。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资本都具有逐利性,任何资本都有趋“热”的本性。热钱涌入的国家,往往是经济形势发展较好、增长较快的。对待这些趋“热”的逐利资本,在经济决策中,应采取区别对待、扬长避短、重点监测的原则,对于具有较大冲击力的短期逐利资本给予重点关注,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热钱大致分为纯粹的短期逐利资金、中短期套利资金、中长期投资资金三种。纯粹的短期逐利资金在外汇、股票或衍生品等金融市场上短线主动做空或做多,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对冲基金。中短期套利资金侧重虚拟经济投机,以赚取稳定差价收益、分享金融市场经济发展成果为主要目的,例如QFII、日元套利资金或套汇资金。中长期投资资金侧重实体经济投资,以分享经济发展长期成果为主要目的。显然,不同层次的热钱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及风险是不同的。

      因为热钱流动快速,难于监管,目前还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来估算某一时期流入一国热钱的规模。而且,即使作出了判断,热钱也有可能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而突然增加或减少。现在较常用的热钱估算方法有三种:一是外汇储备的变化值减去贸易差额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额,这是世界银行估算热钱的统计方法;二是以央行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项”来代表热钱的规模;三是从贸易、直接投资和外债三方面来估算热钱的规模,最后加以汇总。由于统计口径、方法不同,统计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异,各有合理性,各有其不足。因此,在国际热钱流入中国趋势的这一普遍认同下,对于热钱规模和速度的判定,还是要保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除了利差的吸引之外,另一个促使热钱流入的动机就是对于人民币的普遍升值预期,而预期则源于贸易顺差的持续过大。此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局稳定、房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繁荣也是热钱流入的原因。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低成本的流动性,刺激经济发展,在这些国家实体经济依然脆弱的情况下,过多的流动性必然涌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经济企稳但尚未复苏时期,大量流动性将有可能追逐我国的经济复苏并制造泡沫,一旦世界经济真实复苏,这些资金又将逃离我国,寻找新的盈利机会。这种跨境资金流动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由此,我们需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非现场监管。

      首先,要设法引导热钱向实体经济转移。利用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的良好趋势,积极落实各类产业振兴政策,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强金融政策的支持,鼓励产品创新,促进包括热钱在内的各类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变,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促进人民币合理汇率水平的形成。同时,加强国内外跨境资本流动联合监管,比如加强对地下钱庄和非正常大额资金流动的监控,建立对跨境资本的国内外联合监控机制,包括建立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资金跨境流动预警合作机制,定期交流相关信息。对内加强央行、外汇局、海关、税务、商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联合监控国际资本的异常流动。

      另外,完善外汇管理非现场监测体系,加强异常资金流动监测预警。这需要建立一套包括贸易、服务贸易、资本、个人外汇资金流动的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

      还有,要继续坚持均衡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各项改革,建立科学的非现场监测预警体系与制度。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原则,分步骤放开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可以考虑针对近期热钱加速流入微调相应政策,以限制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还可以探索贸易、服务贸易方面的主体分类管理,加强对可疑类主体的真实性审核,近期尤其重点关注企业贸易项下的预付、延收、退赔行为,出口项下的无关单收汇和进口项下的不付汇行为,服务贸易项下的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和转口贸易收入行为等等。

      (作者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