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赶潮融资融券 第二梯队券商启动增资扩股
  • 记者调查显示:融资融券三大问题待解
  • 短期利多支撑股指
    资金掣肘反弹高度
  • 高房价与房地产调控
  • 今日视频·在线
  • 每日关注
  •  
    2010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场封面
    赶潮融资融券 第二梯队券商启动增资扩股
    记者调查显示:融资融券三大问题待解
    短期利多支撑股指
    资金掣肘反弹高度
    高房价与房地产调控
    今日视频·在线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记者调查显示:融资融券三大问题待解
    2010-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雪

      ⊙记者 张雪

      ○编辑 于勇 朱绍勇

      

      本报记者在走访已经上报融资融券试点方案的11家券商时了解到,开展融券业务存在证券公司“无券可融”、客户与证券公司利益相悖、以及客户存在一定风险这三大问题,因此多数券商预计,此项业务开展初期,融券业务的规模极为有限,可能仅占总规模的十分之一。

      “无券可融”

      “ 目前证券公司开展融券业务,可能遇到‘无券可融’的问题。‘无券可融’不是指没有证券,而是没有足够的自有证券”,一家券商的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解释,试点期间融券业务的证券来源于证券公司的自有证券,且只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科目下的标的证券才用于融券业务,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各家券商的自营盘都不大。

      记者根据11家券商中已经披露2009年年报的7家券商财务报表统计,平安每家券商持有上证180、深证100、沪深300成分股的数量为16亿元,不过其中不仅包含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还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再剔除90只标的证券以外的股票的话,可以融券的证券就更少了,粗算估计可能就剩下一半数量了。”一位证券行业研究员表示。

      记者从部分上报方案的证券公司了解到,11家券商初期计划每家拿出50亿元左右的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此业务,而其中仅打算拿出总规模中的十分之一资金“试水”融券业务,平均规模约为5亿元。“虽然各家券商上报的方案中,融券业务规模有的多达20亿元,但现实的讲,短期是根本无法达到的”。

      客户、券商利益相悖

      与“无券可融”相比,更加困扰证券公司的难题,是融券业务可能造成客户与券商本身的利益相悖。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券商自营业务将承担股票下跌造成的损失。“如果客户用来融券的证券出现下跌,则最终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是券商自营业务亏损,所以自营部门把券融给客户的意愿也不强,除非是券商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比如打算锁定三到五年的标的证券,这样还可以借给客户去做短线交易。”一家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表示。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均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融券很可能意味着券商和客户对赌一只股票的涨跌,对于券商的利益存在双向影响的可能,有时候即使我有券也不敢给客户融。”另一位负责人坦言。

      (下转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