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货币政策多目标如何实现次优选择
  • 畸形消费与经济扭曲
  • 通胀短期压力未显 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  
    2010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货币政策多目标如何实现次优选择
    畸形消费与经济扭曲
    通胀短期压力未显 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畸形消费与经济扭曲
    2010-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今日看板

      ⊙梁达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近两年许多国家的有钱人减少了奢侈品消费,导致国际奢侈品市场需求低迷而陷入低谷。然而,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不减反增,市场逆势上扬。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去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销售额增长12%,达到96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二成五,首次超过美国,并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据海关统计,去年中国进口汽车(包括整套和散件)41.9万辆,进口额15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1.4%。其中小轿车16.5万辆,增长6.7%,进口额65.7亿美元,增长3.2%。中国已成为全球豪华汽车购买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另外一项统计显示,去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同比下降一成九,而在华销量却同比增长二成六。去年中国的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进口额增长6.5%,并已经成为LVMH集团旗下酒类品种的第二大市场,更是轩尼诗的全球最大市场。

      列举这些数据,是想提请人们注意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问题。

      奢侈品消费的蔓延,有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但畸形的消费实质上是经济扭曲的反映。富人财富的膨胀,必然导致对高档品的消费行为迅速增多。同时,其榜样的作用也渐趋明显。当身边高消费者出入时,年轻人出于从众、攀比心理,会逐渐养成奢侈消费的习惯,导致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骤增。

      而令人担心的是,在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感削弱、人们对收入分配日益感到不公的情况下,奢侈消费的膨胀还将对社会平均价格的承受能力构成冲击,从某种程度上会加剧社会冲突。

      由于不同国家国民收入水平不同,税制和消费结构也不相同,消费品的价格是有差异的。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现有的消费结构。比如,食品、纺织品、家电产品乃至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如果折成欧元或美元,要比欧美市场便宜;而奢侈品如国际名牌服装、皮具、化妆品、手表、家具、音响等的价格,则要大大高于欧美市场。这就导致了奢侈消费的异域流动。

      以汽车为例,近年来,国内的汽车消费并没有随着公车消费转向私车消费而得到根本扭转,仍存在大量的不理性现象。这是由于长期以来,轿车作为传统奢侈消费品和身份的象征,有着浓厚的炫耀特征。造成普通消费者至今存在“摆阔气”、“爱面子”、“显身份”的非理性轿车消费心理。

      针对这种扭曲的消费心理,一些汽车企业为迎合消费者,不惜大打高档轿车牌,以获取巨额利润。而这种销售策略也引得其他轿车企业纷纷效仿。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汽车工业的前景是堪忧的。

      因为,从资源情况看,我国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要想国民经济持续稳健、较快发展,必须珍惜各种资源。比如,对油、电、煤、水等消费,必须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具体而言,对于我国的资源情况,人们需要记住这样一些数字。比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现在,资源的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我国应提倡理性消费。而过度追求奢侈品,将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稀缺资源的浪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奢侈品消费问题上,人们应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控制不了对奢侈品消费的欲望而手边的钱又不够,那就很有可能引发各种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经济还处在比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提倡一种“适度消费”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比如,对日用消费品应该讲究的是质量、实用性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同时,在全社会推广节能、节水的低耗材型消费,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污染物排放的消费,这也是一个有现代环保意识的公民起码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