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主题投资渐分化 精细选股是关键
  • 加息PK升值
    大盘在旁观
  • 调控靴子渐落地 地产股或迎小阳春
  • 逾五成封基上涨
  • 资金回笼力度加大
  • 白糖期货大幅反弹
  • 个股涨跌各半
  • 盘终参
  • 沪指震荡微幅收低
  • 获利回吐 恒指微跌
  •  
    2010年3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趋势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趋势
    主题投资渐分化 精细选股是关键
    加息PK升值
    大盘在旁观
    调控靴子渐落地 地产股或迎小阳春
    逾五成封基上涨
    资金回笼力度加大
    白糖期货大幅反弹
    个股涨跌各半
    盘终参
    沪指震荡微幅收低
    获利回吐 恒指微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主题投资渐分化 精细选股是关键
    2010-03-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山东神光 刘海杰 ○编辑 陈剑立

      ⊙山东神光 刘海杰 ○编辑 陈剑立

      

      本周市场消化了中国重工限售股和大盘新股发行压力后重拾升势,指标股起到了比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大盘重新回到3000点之上的同时,两市成交量也稳步放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市场持续活跃。我们认为,虽然市场热点风格转换很有难度,但是权重股止跌回升激发了市场做多信心,市场围绕各种主题投资题材所展开的炒作仍会延续。

      大盘股止跌稳定市场信心

      前期大盘跌破3000之以后,一度引发市场恐慌,但随着中国石化、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广发证券相继走强,迅速回笼了市场人气。到本周四为止,出现破位的煤炭股整体上也出现了放量反弹。纵览权重股板块,几个利空预期比较大行业个股都出现了回稳,最典型的是有色、煤炭和地产,其中,二线地产股向好表现一度成为拉升指数的关键因素。

      权重股上述表现很容易让人产生大盘股行情来临的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权重股对指数贡献最大,真正吸引市场人气的还是题材股,比如物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等板块。而我们的热点风格指数对比情况看,大盘股有走强迹象,但小盘股表现则更加突出,从这一点来看,暂时还不能得出热点风格转向大盘股的结论。我们的观点是,市场热点风格转换仍然有难度,市场主要热点机会还在题材股身上,权重指标股仍会起到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

      主题挖掘更加精细

      题材股炒作了近三个月,市场似乎产生了视觉疲劳,各类主题机会经过反复炒作后,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但是,目前最活跃的资金依然游弋在各种题材的局部个股之中。比如,近期表现突出的长电科技、宝光股份、浙大网新、德赛电池,都呈现强者恒强的道理。仔细分析个股上涨背景,其实还是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比如三网融合、新兴产业振兴等等,但是个股能够被活跃资金相中,更重要的则是上市公司最近一段时间公告利好信息,以及年报披露前朦胧信息。利用事件因素精细化选股俨然成为主力机构投资要点。

      与朦胧题材炒作不同的是,近期市场对于通胀线索的关注力度也在显著上升。最典型的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国石化近期持续活跃,源于市场对于油汽价格上涨的预期,而聚酯上下游行业个股也明显表现出上涨的冲动。纸浆和纸类价格上涨,也让市场重新审视细分领域内个股机会。总体来看,市场对于区域、三网融合、新兴产业、世博等题材的炒作逐步转向企业基本面动态变化,利用事件线索深入挖掘个股机会已经成为市场新的炒作手法;而PPI快速上涨也促使投资者加大关注周期型行业,这种局部炒作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活跃度。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操作上最为关心的:一是个股涨跌家数比如何;二是两市成交量变化。如果上述两个条件同步增加,意味个个股活跃度是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操作会变得相对容易些。当然,由于大多数个股和大盘节奏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在操作环节最好能找到一个共振点。在目前大盘整体波幅不大的情况下,期望个股有超预期的表现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较务实的办法还是控制仓位,尽量踏准个股与大盘共振节拍。在市场活跃度降低的时候要重点控制风险而不是追求收益,做好弹性操作,把握波段机会仍是我们认可的操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