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调查·公司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PE“涉猎”二级市场升温 渠道多样各显神通
  • 创投大鳄把脉新十年
    不专注者将被“洗牌”
  • 人民币基金:无近忧有远虑
  • 热钱涌动 外资PE设立人民币基金炙手可热
  •  
    2010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公司·融资
    PE“涉猎”二级市场升温 渠道多样各显神通
    创投大鳄把脉新十年
    不专注者将被“洗牌”
    人民币基金:无近忧有远虑
    热钱涌动 外资PE设立人民币基金炙手可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热钱涌动 外资PE设立人民币基金炙手可热
    2010-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温婷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温婷 ○编辑 全泽源

      

      最近半年,外资入华设立人民币基金可谓炙手可热。一起伴随的现象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及海外热钱在国内涌动。其间有无因果逻辑?还是仅仅偶合?

      2009年8月,黑石集团在上海设立百仕通中华发展投资基金,募资约50亿人民币。同期,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上海子公司获准注册,并将在未来12个月管理总额达6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

      2010年1月,凯雷宣布在北京设立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不久,凯雷再次宣布,携手复星集团在上海设立合资基金。

      2010年3月,瑞银拟在北京设立人民币基金。同月,以色列英飞尼迪与北京、苏州、哈尔滨、石家庄、常州、宁波和天津七地政府洽谈,均有设立人民币基金的动向……

      

      探源:多因素催热人民币基金

      尽管英飞尼迪创始合伙人高哲铭(Amir Gal-Or)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仍不愿透露这些基金的具体进展,但理由仅仅是“希望日后可以集中宣布”,而记者了解到,目前英飞尼迪计划成立的六支人民币基金中,有些已经募资到位并召开过董事会,相关工作推进效果可观。

      对此热潮,深圳创业投资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认为,首先,这与金融危机的冲击等因素有关。王守仁表示,在金融危机中,境外资本市场低迷,企业上市大量减少,此外,特别是欧美一些长线资金严重缺乏,境外募资规模缩小、效率降低;因而过去在国内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外资机构及其管理人开始探索人民币投资。其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复苏向好,又大力发展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为在国内从事过创投业务的外资PE带来很大诱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国进入了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高新产业的支持力度,各地纷纷拿出财政资金开始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并且认为外国投资管理人有成功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这为地方政府与外资投资机构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暗潮:热钱涌动引来严管

      就在外资参与人民币基金筹建的热情倍涨之时,人民币升值呼声也越来越高。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告诉记者,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外部。

      刘煜辉指出,人民币汇率从整体上讲是政策变量,并不由市场决定。目前,境外资金确实有揣测人民币政策松动的意向;而且从各方面情况来看,未来人民币盯住美元松动的可能性的确正在增加,海外资金进入国内的意向比较强。

      针对此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正式开展对热钱流入压力加大的专项检查,其中检查的主要对象就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跨境资金流入等。业内人士指出,这显示出有关部门对国际收支环境和外汇跨境流动的预期并不乐观,对假借各种方式流入的热钱将进行严防死守。

      据报道,外资热衷于在此时设立人民币基金,与中国收紧外汇监管有一定关系。

      不过,投中集团CEO陈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所谓外资PE入华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即PE资金中暗藏大量热钱的说法并不成立。“外资PE的资金经严格的外汇审查才能入境,且投资还受多方约束,实际已是明钱。”陈颉表示。

      另一方面,今年信贷全面收紧,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项目融资和融资平台,是重点监管的对象。“在资金链相对较紧的情势下,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动力寻求海外资金的合作。”刘煜辉说。

      王守仁也提示,特别是在两会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必然会出现外资热钱再一次涌入国内的情况。此时,合理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变得至关重要。

      

      隐忧:法规监管均难到位

      人民币基金火热背后,也凸显了因我国外汇管制而使得国外LP难觅其门而入的窘境。各种或明或暗的途径都正在被外资PE尝试。

      另外,除了直接换汇成人民币参与出资,更多时候外资创投基金充当的是管理者角色。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据王守仁介绍,如果外资创投的管理团队,同时管理着外币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则必然发生冲突。王守仁告诉记者,因为人民币基金的管理团队大多是华人,他们多以赚取资金净收益20%的收益为目的,这种利益的驱动很可能促使外资创投的华人管理团队,把更多把精力偏向人民币基金的管理上,而忽视了正在管理的外币基金。

      此外,相关法规的缺失也使外资创投与国内机构的合作既难监管也难保护。例如,我国有限合伙企业实行书面承诺制,而不验资,因而双方若采取有限合伙的方式,难免出现虚假承诺,尤其是民间合作的基金。据王守仁介绍,这样的问题已经出现,并且反映到国家层面。

      另一方面,外资创投的华人管理者担任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而我国没有无限责任法,也缺乏严明的司法程序,而这些人的资产都在境外,如何承担无限责任也成了问题。

      最后是退出问题,王守仁告诉记者,“如果外资投资机构的人民币基金投资成功,企业如期上市,则他们的投资及管理收益,可能就要换汇出境,但目前并没有如何换汇的明确规定,此外相应的税收问题也没有解决。”

      王守仁表示,行业的监管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委的关注,目前相关的政策解决方案也正在研究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