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调查·公司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保险巨头股市投资揭秘:坚持波段操作不动摇
  • 淡水河谷“敲竹杠”
    与通胀压力
  • 每日关注
  • cnstock
  • 大盘将回调整理
  • 转入上升周期 紧盯主题投资
  • 仓位连续下降 基金谨慎看待后市
  •  
    2010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保险巨头股市投资揭秘:坚持波段操作不动摇
    淡水河谷“敲竹杠”
    与通胀压力
    每日关注
    cnstock
    大盘将回调整理
    转入上升周期 紧盯主题投资
    仓位连续下降 基金谨慎看待后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淡水河谷“敲竹杠”
    与通胀压力
    2010-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岩石 ○主持 于勇
      金岩石

      ⊙金岩石 ○主持 于勇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徐徐开幕,就像京剧开场前的预热一样,有人吊嗓子,有人造气氛,一时难辨真假。中钢协此前预期协议价格将上涨10%,而巴西的淡水河谷3月19日报出了90-100%的涨价区间,坊间一片哗然。买卖双方叫价的差距如此之大,有文章说:淡水河谷是“敲竹杠”。

      其实,淡水河谷的报价若剔除汇率因素也并不离谱,2007-2008年间,巴西货币雷亚尔兑人民币的汇率基本持平,但是在2009年,由于美元兑巴西雷亚尔的汇率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兑巴西雷亚尔的汇率间接贬值了32.66%。所以,淡水河谷的涨价区间实际为60%左右,与此前摩根斯坦利的预测相差无几。在“金砖四国”中,巴西和俄罗斯是资源型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是制成品出口大国,汇率变动对两类出口大国的经济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繁荣得益于本国货币的升值,因为货币升值代表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如果境外的市场需求是刚性的,资源型大国的出口收入上升,所以淡水河谷的“敲竹杠”来源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刚性需求。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都是在“先保量后谈价”的基础上开始的,这代表了中国市场的刚性需求。2009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高达6.27亿吨,比去年上升了41%,使进口依存度接近70%,占世界铁矿石贸易的75%。国际市场上的高品位铁粉几乎都被澳洲两巨头与巴西的淡水河谷垄断,印度铁粉的铁含量平均低于20%,中国本土的铁粉不仅量少,而且铁含量仅为澳洲和巴西铁粉的60%左右,所以铁矿石的需求刚性一年高过一年,价格谈判一年比一年更艰苦。

      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命题:谈判实力(Bargaining Power)。首先,市场由买卖双方构成,一般说来,卖方的市场地位占优势,因为卖方是信息的提供者,如中国的一句俗话,买的不如卖的精!其次,当买方需求是刚性需求时,卖方具有相对的垄断性,从而强化卖方的谈判实力;第三,当卖方人数少于买方时,这就是个“一对多”的游戏,卖方很容易形成寡头垄断,其谈判实力因此上升。中国的铁矿石采购就是这样一个游戏,无论主导谈判的是中钢协还是宝钢,都无法代表中国的钢铁行业,只能代表中国钢铁行业的国企部分。在民营钢铁公司的经营成本低于国企之时,可以接受的进口铁粉价格底线较高,因此,民营钢铁公司作为铁矿石谈判桌外面的“影子买方”,也间接强化了澳洲和巴西作为铁矿石卖方寡头的谈判实力。

      买方的刚性需求和卖方的寡头垄断,构成了中外铁矿石谈判的市场背景,所以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的趋势很难改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由谁来消化铁矿石的涨价成本?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人们经常用“钢铁长城”来比喻无坚不摧。从钢铁业的需求看,下游需求主要有三大板块:制造业,房地产和“铁公基”(铁路,公路和基建)。所以,进口铁矿石的涨价成本将会进入这三大领域,逐渐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推高中国城市化的总投资成本。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工厂”,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结果。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可称之为“世界都市”,在两个发展模式的转换之中,中国的城市化将支付较高的成本,不仅是较高的消费成本,而且是较高的投资成本,此外还有水资源与碳排量等较高的环境成本。过去是一个相对廉价的工业化,未来是一个相对昂贵的城市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铁矿石谈判只是一个佐证,透视了未来中国城市化的艰辛,城市化将扩大中国经济的内需市场,却未必减少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就必须面对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的经济约束。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