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人物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全球生态政治超主权组织构想
  • 这场战略博弈关乎中国未来地位
  • 集合债券:
    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 纽约时报这回很没面子
  • 银行再融资:请把做强放在第一位
  • 冰岛人当真成了那个老渔夫
  •  
    2010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全球生态政治超主权组织构想
    这场战略博弈关乎中国未来地位
    集合债券:
    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纽约时报这回很没面子
    银行再融资:请把做强放在第一位
    冰岛人当真成了那个老渔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这场战略博弈关乎中国未来地位
    2010-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美国主动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与分工地位的两大经济体,各自维护在全球价值链核心利益过程中的战略性碰撞。早已完成工业化且独享金融霸权许久的美国,除了眼红中国的工业化成就与亮丽的反危机成绩单之外,更是为了延续处于顶层地位的“金融化享受”状态。敲打中国的借口可以很漂亮,但真相难以长期隐瞒。

      章玉贵

      针对美方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鼓噪,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会见全球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时,再度呼吁美国及其贸易伙伴不要挑起汇率战。另一方面,尽管部分美国政客一再叫嚣要对中国实施制裁,但中方建设性对待两国经贸纷争的立场没有改变。世人注意到,由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领的代表团将于今天起访美三天,与美国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谈,并会见那些急不可耐的美国国会议员。而美方也有部分人士有意为此事降温。毕竟,在全球经济本就严重失衡的今天,包括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都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贸易或金融战。

      美国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机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笔者先前曾在此栏中做过一些相关分析。而站在经济发展史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度,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与分工地位的两大经济体,各自维护在全球价值链核心利益过程中的战略性碰撞。

      也许,一向高傲的美国人会在多年之后仍然后悔“不幸”引爆了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华尔街那些金融产品设计师们也许不会深陷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中不能自拔,他们的雇主也不大可能无休止地追求金融业的边际利润率。甚至,曾经呼风唤雨的格林斯潘也会收紧对金融家们的约束。而在政府乃至全社会均被金融绑架的那个时代,美国不仅在实体经济领域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其基于信息技术、数学和贪婪基因而催生的金融业史无前例的创富速度,的确给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和财经领袖留下了辉煌记忆。更令白宫和国会大佬们暗爽的是,曾经是美国经济最大挑战者的日本,自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基本上就被美国的金融战略锁定了。在失去了挑战头号经济强国能力的同时,日本也褪去了超级经济体的光环。可以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既是日本经济失落的十年,也是美国大大拉开与主要西方经济体差距的十年。

      但拥有最多战略家的美国可能没有想到,作为金融帝国主义典型代表的美国可以破坏性创新,也可以自残。而经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洗劫,美国的金融优越感开始部分动摇。曾给美国带来无数荣耀与财富的制造业,在经过本轮金融危机的“达尔文主义”式洗劫之后,内伤严重。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美国汽车业集体式微,通用、克莱斯勒等“经典”企业纷纷破产图存。而近期暴发的凯迪拉克召回门、惠普质量门以及波音安全门又给美国制造业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国际声誉敲响了警钟。倘若业已暴发的上述危机与隐患只是冰山一角,则不仅使美国制造业雪上加霜,更会让饱受失业困扰的奥巴马政府一筹莫展。

      相形之下,作为新兴市场最具分量的代表,中国的工业力量和金融业的抗击打能力看起来远比美国的预期强得多。中国不仅在国际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最近两年连续取得了8%以上的经济增长,还在经济规模上直逼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位长达41年之久的日本。在制造业领域,已经握有近200项产品产量世界冠军的中国,去年又增添了汽车这个具有指标意义的产销冠军头衔;而在出口领域,中国不仅超越昔日偶像日本,而且一举打破了德国长期以来对出口冠军的垄断,全球贸易格局也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发生变化。

      尽管美国也知道,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国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制造业规模扩张在强调工业标准、核心技术与品牌竞争的今天,已没有太多的战略意义。美欧不少企业如今基本放弃了与中国在产能上的竞争,转向通过技术与品牌“锁定”以及对上游资源的控制来构筑针对中国的竞争优势。但对早已完成工业化且独享金融霸权许久的美国来说,还是极为眼红中国的工业化成就与亮丽的反危机成绩单;当然,美国更加怀念昔日处于顶层地位的“金融化享受”状态,并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分工地位。毕竟,对于习惯了鱼翅生活的美国人来说,暂时勒紧裤腰带的日子肯定不是滋味。

      因此,所谓的中美贸易与金融摩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遭遇美国“金融化享受”的一次战略阻击。也许国会山政客们的鼓噪不足为惧,但美国意图切割中国核心利益的战略意图却不可不防。换句话说,如果美国在重整实体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成功地通过美元的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实现出口的快速增长,则不仅有可能打破“美国消费-中国生产”的分工格局,而且将极大地挤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环节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假如美国在新能源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结合其依然强大的金融服务优势以及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经验,美国无疑又将筑起针对中国的经济高墙;届时中国不仅再次被拉开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还有可能失去原先拥有的传统经济优势。

      可见,人民币汇率问题,只是美国阻止中国完成工业化并从心理上“敲打”中国的一张聪明牌。在这场关乎中国经济强国图景的战略博弈中,中国既要做到从行动上不惧任何压力,更要树立强国自信,切不可自乱阵脚;美国也应该明白:中国从制造和出口大国向产业和资本强国迈进是整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趋势难阻。敲打中国的借口可以很漂亮,但真相难以长期隐瞒。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