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野 ○编辑 陈羽 颜剑
客户存款业务作为一项基础的商业银行业务,长期以来一直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欧美的一些商业银行和投行在选择盈利模式时出现了对客户存款的不同理解,采取了主动负债模式,即不再将客户存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转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主动发行债券、票据等金融工具的方式获得资金。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由于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充足,融资成本较低,这种盈利模式似乎也没什么问题。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迅速萎缩,采取主动负债模式的银行发现原来唾手可得的廉价资金突然间成本骤升甚至融不到了,这时一方面到期的主动负债被提前赎回,另一方面所持有的资产却无法以预期的价格变现,市场瞬间成“单边”了,从而给这些银行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经过这次危机,存款对于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目前全球范围内商业银行都出现了重新重视存款业务的趋势,比如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昔日投行巨头正在转变为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商业银行集团,单一的投行模式从华尔街消失。
对于曾经以西方银行为老师的中国银行业来说,这种“回归”或“校正”无疑再次给大家上了一课。幸运的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普遍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并且存款的稳定增长基本是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财富持续积累的真实反映。
然而,虽然总体上并无大碍,但今年变相高息揽储有所抬头,存款争夺战略显无序。部分银行为了年终结算和绩效,不仅用返佣揽存‘挖墙脚’的传统方法,而且还通过存款奖励来激励员工揽储,这些行为扰乱了存款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因此,“尽快规范市场”也渐渐成为市场的一种呼声。
有必要指出的是,变相高息揽储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出现,银监会和地方银监局此前也曾就此事专门发文叫停。不幸的是,一旦市场流动性趋紧,银行吸存往往容易一拥而上,相关的规定似乎的都被抛到了脑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面对银行这种盲目的竞争行为,监管层应切实采取措施,严禁银行通过任何方式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对以现金奖励、赠送物品和报销费用等争揽存款行为,地方银监局应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应要求其立即整改纠正。
另有银行研究部人士表示,未来银行间的竞争将会由产品、服务和机制创新来决定,不惜代价揽储绝不会是银行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银行要想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应把更多心思花在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和创新机制上,以更好地培养客户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