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调查·市场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市场面临
    盈利预期下调压力
  • 行业报告精选
  • 调结构催生整合预期 ST股或否极泰来?
  • 最新评级
  • 异动板块点评
  • 批量生产不易
  • 从3000点拉锯中寻找战机
  •  
    2010年3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评弹
    市场面临
    盈利预期下调压力
    行业报告精选
    调结构催生整合预期 ST股或否极泰来?
    最新评级
    异动板块点评
    批量生产不易
    从3000点拉锯中寻找战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结构催生整合预期 ST股或否极泰来?
    2010-03-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原证券研究所 李俊 ○编辑 李导

      ●在调结构过程中,传统产业与产能过剩行业间的并购重组有望加快。在管理层调控产业结构的推动下,与ST股相关的国资整合将陆续出现,相关个股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标的

      ●在资金制约下,大盘蓝筹难以出现大的突破,在市场热点凌乱情况下,ST股会以其绝对价格低、重组预期强而受到青睐

      ●截至3月23日,共有44只ST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机构投资者身影。首先,关注地方国资的“去ST”概念;其次,关注年报扭亏为盈的ST股;最后,关注机构重仓的ST股

      ⊙中原证券研究所 李俊

      ○编辑 李导

      

      由于新股发行恢复及创业板上市,市场一度降低了对ST板块“壳资源”的关注度,但自2010年以来,ST板块表现却仍然抢眼。截至3月23日,上证综指年内累计下跌7.24%,而ST与*ST板块却逆势上扬,涨幅分别高达8.96%与5.04%,远超同期大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在经济调结构的背景下,政策有望推动国资整合的进程,而ST板块中相关个股有望成为整合的对象;其次,在宽幅震荡中,主题投资易受青睐,而ST板块与重组主题密不可分。在下一阶段,如蓝筹股继续受困于资金面困扰、新兴产业与区域概念股出现阶段性降温,那么,混沌市场中的重组题材或有望再次成为市场热点,建议密切关注ST股的投资机会。

      

      调结构给ST股

      带来整体性机会

      从宏观经济看,调结构是2010年的关键词。在经济增长无忧、产能过剩突出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模式必然要进行调整,而伴随投资者对调结构这一关键词的解读,一些消费概念、区域经济概念及新兴产业概念轮番表现,个股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但另一方面,直接受益于调结构进程的ST板块,表现较上述概念要逊色不少。从根本上说,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市场对ST股更多的是以题材炒作为主,而很少将ST股的投资机会与国内经济的调结构联系起来。

      目前这种局面正在改观,首先,在经济调结构的过程中,传统产业与产能过剩行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有望加快。在管理层调控产业结构的推动下,与ST股相关的国资整合将陆续出现,相关个股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标的;其次,在经济调结构过程中,银行信贷将有保有压,某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压力开始加大,贷款证券化的愿望强烈。在直接发行新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不排除会寻找ST板块中的相关个股,注入其资产,实现曲线上市融资。此外,在部分ST股的大小非减持之后,股东持股比例相对分散,也为ST股资产重组创造了条件。

      

      震荡市道

      ST股低价优势显现

      而目前来看,新兴产业与区域概念炒作的力度有所减弱。随着股价的推高,各类消息的兑现,投资者对此类题材的兴趣正在下降。从预期角度来说,虽然部分未出台的相关规划仍可重点挖掘,但难以出现整体性机会。而另一方面,在流动性过剩局面逐渐转向之际,短期蓝筹股受困于资金面的困扰。在资金制约下,缺乏催化因素的大盘蓝筹股难以出现大的突破。一般情况下,在市场热点凌乱,青黄不接现象开始显现的时候,ST股会以其绝对价格低、重组预期强的优势,重新受到青睐。

      频现机构身影

      买ST股看三点

      截至3月23日,共有44只ST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从机构对ST股的投资逻辑看,更多的是侧重于在现实的宏观环境下,实现企业成长理念与市场主题投资的结合。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议投资者从以下三方面关注ST股的机会:首先,关注地方国资的“去ST”概念。比如重庆市计划通过引入新股东、债权重组、股权重组等推进ST上市公司得以重生,将所有的ST国有企业去掉ST。而其他地方政府的推进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已经出现一些成功的案例。结合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迫切性,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资ST板块的“壳资源”仍将出现不错的投资机会。

      其次,关注年报扭亏为盈的ST股。建议结合前三季度企业经营效益的变化趋势,从ST股中寻找2009年出现扭亏为盈的公司,并在年报公布前提前介入。一般情况下,在ST股年报出炉前后,容易出现阶段性交易机会。

      最后,关注机构重仓的ST股。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普通投资者难以辨别并发掘ST个股的重组机会。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可通过研究机构重仓的ST股,找出机构投资的逻辑,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