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国际上市部主管简学麟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美国股市这波持续近两个月的牛市“含金量”,身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交易所的纽约泛欧交易所应该最有发言权。昨日在沪上接受上海证券报等媒体专访时,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国际上市部主管简学麟(Ronald Kent)就以“第一当事人”的身份,向记者客观描绘了一幅美国股市及IPO市场温和复苏的图景。
上海证券报:美国股市近期表现强劲。从交易所的角度来看,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市场的明显回暖?
简学麟: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金融危机顶峰时,纽交所的交易量依然相当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人在进行组合的大幅调整。不过,在200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纽交所的交易量都处在相当低的水平,这反映出投资人的信心不足。但在近几个月,我们注意到股市交易量开始重新上升,信心多少开始有所恢复。
上海证券报:您对目前美国以及全球IPO市场的现状如何评价?
简学麟:去年这个时候我来中国,金融危机还在最严重的时候。在我负责的外国公司上市业务方面,情况很不乐观。我的“雷达屏幕”上几乎是黑暗一片,只有很少的几个亮点,均来自中国。相比其他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而言,中国经济去年的表现还是非常强劲。
今年,形势完全不一样了。我的“雷达屏幕”上满是排队等候到美国上市的各国公司,其中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公司,也有亚洲其他地区的公司,以及欧洲和拉美等地的企业。在美国国内,企业上市的活动也有所回暖。
不过总体上,市场还远未恢复正常,依然非常脆弱。就眼下来说,大量等待上市的公司能否在今年完成IPO,还有待观察,有的可能要继续等到2011年。
上海证券报:您对今年以及接下来几年的IPO市场前景如何看?
简学麟:总的来说,我对未来几年的IPO市场相当乐观。
在这轮经济衰退之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较之以往几次经济周期会更加凸显。为什么呢?在前几次经济衰退过后,企业仍有大量低廉的非上市融资渠道可以利用,比如银行,比如私人股权投资,等等。当然,中国的情况可能有些特殊。
我相信,未来5年中,IPO或者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会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最重要途径。
上海证券报:能不能谈谈这两年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情况?
简学麟:到目前为止,大约有80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集团旗下交易所上市。今年,我们在中国的IPO项目储备已有不少,很多中国企业都在排队等待到我们旗下的交易所上市,包括纽交所、全美交易所或是欧交所等。
上海证券报:纽交所曾表示希望成为第一家在上交所国际板上市的外国企业,这方面有无任何进展?
简学麟:我们仍在努力,当然我们也很希望首批在上交所即将推出的国际板上市,这将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对纽交所而言,作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在中国这样一个亚洲甚至是全球领先的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这是我们寻求到上海上市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和合作。
上海证券报:作为一个在吸引国际企业上市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牌交易所,纽交所对上交所建设国际板有何建议?有没有什么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在定价和项目选择等各方面有何要注意的?
简学麟:这么说吧,国际板的建立,是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为确保国际板最终的启动能获得积极和良好的效果,中国政府正在非常谨慎地推进,当局希望达到一种平衡,即在建设国际板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也尽可能降低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