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工行力推网络融资 贷款余额已达134.3亿
  • 平安一季度保费收入超660亿
  • 基金“两张面孔”迎接期指:一边是观望不尝鲜 一边是对接一对多产品
  • 市场动态
  •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公告
  • 创新业务催热数量化投资
    券商纷纷加大投研力度
  • (上接A1)
  •  
    2010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工行力推网络融资 贷款余额已达134.3亿
    平安一季度保费收入超660亿
    基金“两张面孔”迎接期指:一边是观望不尝鲜 一边是对接一对多产品
    市场动态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公告
    创新业务催热数量化投资
    券商纷纷加大投研力度
    (上接A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新业务催热数量化投资
    券商纷纷加大投研力度
    2010-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以前国内做数量化投资做alpha收益,融券和股指期货引入做空机制后,这部分超额收益就可以被锁定,从而衍生出多样化的产品,改变目前市场产品‘同质化’的格局。就这点而言,创新业务的推出对于量化投资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广发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员罗军认为。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出台使得量化投资终于迎来大展拳脚的机会。事实上,在认识到量化策略未来重要性的同时,各家券商纷纷加大了在该项技术及相关产品上的投入和研发力度,量化投资研究在业内正变得越来越“热”。

      

      量化理论迎发展良机

      “站在金融工程的角度看,所谓量化投资,就是找出一些比较好的投资逻辑,把它固化下来,从而制定出具有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据罗军介绍,以前由于没有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这样的策略获取的仅仅是超额收益。而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这一部分的超额收益就可以利用创新工具完全剥离,从而设计出绝对回报型的产品。

      “也就是说,整个量化投资这一块的运用可能更加广泛。”

      事实上,以前国内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的产品,同质化程度比较高。而现在,如果有比较好的量化投资策略,借助创新工具可以衍生出多样化的产品。“比如利用融券和股指期货复制一些国外保本产品以及提供指数加强的130/30策略等,量化策略的运用将使产品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从而将改变现有的市场产品格局。”某券商衍生品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数量化投资方式正逐步被国内机构投资者认可,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使用数量化模型进行选股和资产配置,甚至据此进行择时交易和仓位控制。广发证券研发中心负责人李风华认为,量化投资肯定是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基金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要通过量化投资方式来运作大资金。

      业内专家还指出,量化投资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高效的利用市场的各种数据,因此量化投资对于市场的数据的有效性要求比较高,融券、股指期货推出后,单边市场结束,有利于提高市场数据的有效性和价值,更容易发挥量化投资的优势。

      

      人力投入增加

      “专才”一人难求

      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最终推出,为量化投资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之时,各家券商也纷纷加大了在量化策略研究及相关产品设计上的人力物力投入。

      广发证券研发中心负责人李风华告诉记者,公司金融工程和其他一线券商研究所比,人数还是比较少的,但近期也增加了3个人,有专门做股指期货研究的,也有做数量化投资的。“基本上部门所有的人员都参与量化投资的研究。除了基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本身的套利、高频交易等策略研究,我们主要希望结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这样一套创新工具,能够开发出一些多样化的产品和策略。”

      而在量化投资研究领域走在业内前列的申万研究所,近期也是加快了在该领域的研究步伐,并且在今年3月31日发布了业内首只量化策略指数——申万价值优势量化策略指数。而与以研究分析为目的有所不同,该产品以投资为目标,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开发新产品。据研究所副总经理强立透露,类似产品的研发工作仍在进行,该所之后将陆续推出数只量化策略指数。

      记者在采访中了还解到,目前券商研究部门对于相关研究人员的需求普遍存在,但市场上符合条件的“专才”却不多,因为有别于传统的定性分析,量化研究更加强调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就我的感觉,量化分析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要懂金融学,二要懂统计学,三要会编程。我们也有招聘这样‘专才’的打算,但目前来看,精通其中一到两样的很多,但三个要求同时达到的人就很少了。”长江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负责人范辛亭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