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专版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上海证券报首届私募基金“金阳光奖”获奖榜单
  • 国内私募发展路径探寻:
    立足于本土 循序渐进国际化
  • 私募:从“边缘”到“主流”
    的财富管理者
  • 姚文平预测: 千亿规模中国私募基金不是梦
  •  
    2010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特别报道
    上海证券报首届私募基金“金阳光奖”获奖榜单
    国内私募发展路径探寻:
    立足于本土 循序渐进国际化
    私募:从“边缘”到“主流”
    的财富管理者
    姚文平预测: 千亿规模中国私募基金不是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私募发展路径探寻:
    立足于本土 循序渐进国际化
    2010-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雪

      近几年中国阳光私募行业快速崛起,未来是否会向国际化转型,受到市场关注。在以“引全球之力撬动中国私募基金的未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一些私募管理公司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中国的私募基金向对冲基金转型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立足于本土,把本土的优势做好。

      ⊙记者 张雪

      先练内功再国际化

      “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迟早的事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俊表示。至于如何转型,上海好望角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郑拓认为,中国私募基金业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第一步要立足于本土,先把本土的优势做好。“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于中国非常有兴趣,而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你的投资方法是可以解释的,而且风险要可控,业绩的稳定性也很重要。”他认为,这样才能吸引海外的投资者,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才会有像巴菲特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出现。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武也表示,中国私募行业国际化应该先练好内功、循序渐进。此外,实现国际化,首先要注重在把握得住的领域。

      

      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事实上,目前已经部分基金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他们在运作过程中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比如,柏坊资产在2006年就发起了一支对冲基金,业绩非常出色,深圳柏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谢柳毅介绍,当时以经济增长为背景,抓住了机会发出了这只衍生产品。然而,国内的基金经理开始只知道一味做多,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尽管想到了做对冲,但反应还不够灵敏。“做对冲以后,首先对冲的比例不够,在品种方面也经验不足,开始只是指数期货的对冲。结果2008年上半年尽管做了对冲还止不住净值的下跌。后来我们经过反思,及时吸取国外的经验,发掘我们的优势,发现我们过去是作为价值投资者走出去的,优势还是在于分析行业、企业,我们就以股票对冲股票,看好的企业和行业做多,看不好的企业我们做空,很快在2008年下半年扭转了局面。” 谢柳毅回忆,在2008年8、9月份的暴跌行情里,基金净值不但不跌还增长了。他切实体会了对冲带来的好处,让基金在那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也知道了怎样规避市场风险,怎样利用和发掘自己的优势。谢柳毅最后总结,“A股市场未来的交易品种越来越多,机制越来越健全,国际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利用国际经验,但同时不要忘了自己优势所在,千万不要照搬国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