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专版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上海证券报首届私募基金“金阳光奖”获奖榜单
  • 国内私募发展路径探寻:
    立足于本土 循序渐进国际化
  • 私募:从“边缘”到“主流”
    的财富管理者
  • 姚文平预测: 千亿规模中国私募基金不是梦
  •  
    2010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特别报道
    上海证券报首届私募基金“金阳光奖”获奖榜单
    国内私募发展路径探寻:
    立足于本土 循序渐进国际化
    私募:从“边缘”到“主流”
    的财富管理者
    姚文平预测: 千亿规模中国私募基金不是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从“边缘”到“主流”
    的财富管理者
    2010-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屈红燕
      图为获奖公司代表领奖

      ⊙记者 屈红燕

      

      2007年以来,凡是沾上私募色彩的高峰论坛都能吸引大批听众,而在上周六上证报与交通银行、德邦证券主办的“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由于私募界大腕齐聚,更是听众云集,掌声不断。

      往事并不久远,就在2003年由赵丹阳发起阳光私募时,内地并无多少人知道阳光私募为何方神圣。新同方的董事长刘迅在忆及当年依然充满激情:“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赤子之心’阳光私募产品的广告,非常震动,原本的私募只是炒炒股票,资产管理业务原来一直为国家严格把控,只能是由机构、国有资本来从事的业务,私人是不能染指的,通过这种渠道可以开始投资生涯的另一个里程了。”

      自赵丹阳始,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吸引了大批投资精英转投私募领域。他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09“金阳光”最佳私募基金业绩奖的获得者、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在2009年上演了超越最牛公募基金经理王亚伟的传奇;“金阳光长期优胜”奖获得者花落涌金投资公司,在过去的三年中由他们管理的亿龙长江(中国)收益率为140%,回避了2008年市场断崖式下跌的风险;而投资精英旗下管理的基金数量激增,武当、朱雀和淡水泉2009年末管理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6只、18只和12只,堪比小型公募基金。

      出色的业绩来自天分,更来自非凡的努力。当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群体时,发现他们几乎共同的特点是:行李箱就在办公室,一星期接近五天都在调研的路上,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阅读如山的资料,与来自实业界、研究界的人士经常交换意见;独立思考并不断审视自己的头寸,拥有检视自己的勇气……

      毫无疑问,私募已经从“边缘”变身为“主流”的财富管理者。根据深圳金融顾问协会提供的资料,私募证券基金管理的资金超过11000亿元,私募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3月份,新价值、和聚投资、源乐晟这三个公司的50个名额还未发行就被预订一空;“短线快刀”手杨永兴发行的新产品永圣慧远受到追捧,单一最大投资者的认购额度高达5000万元;国信证券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蒋国云在离职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成立了6只信托产品……

      随着股指期货的开出,我国私募基金正式步入“对冲时代”,意味着摆脱了只有牛市才能赚钱的束缚,私募熊市一样可以赚钱。上周五,股指期货业已开出,几乎所有受访的私募都以法人或者个人的名义率先冲浪,在其他机构尚因各种限制不能入市之时,私募已经在积极摸索股指期货投资经验。在财富管理的市场上,迅速崛起的私募正在逐步形成与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分庭抗礼的“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