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居高不下 产能恢复至金融危机前
  • 光电建筑应用补贴启动
    今年力度将大于去年
  • 未来电力供应富裕 铝业投资应重点进驻川滇蒙
  • 比亚迪未来村:能源终极解决方案的实验室
  •  
    2010年4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能源前沿
    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居高不下 产能恢复至金融危机前
    光电建筑应用补贴启动
    今年力度将大于去年
    未来电力供应富裕 铝业投资应重点进驻川滇蒙
    比亚迪未来村:能源终极解决方案的实验室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居高不下 产能恢复至金融危机前
    2010-04-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勇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这共占据全社会用电量30%以上的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正处于历史高点,反映出在刺激计划之下的产能已经复苏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位,而尽管结构调整是今后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耗能主导的重型工业结构还将持续到2012年左右。

      ⊙记者 叶勇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看,一季度重工业用电量达到5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53%。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认为,这不是经济过热,但却反映了国家刚性的工业结构特征,也反映了主要行业的产能规模。

      

      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用电居高不下

      薛静对本报记者表示,钢铁、化工、有色、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均处于历史高位。分行业看,目前处于高库存、高钢价顶峰的钢铁用电量会有一些回落,因高钢价主要由铁矿石的高价引起,而并非需求拉动。化工、有色行业从去年四季度才开始发力,属于滞后复苏,目前处于顶峰。建材方面,水泥等行业产能会从顶峰稍有回落。

      她表示,一季度高耗能用电量结构比例已超出历史最高水平,目前,一季度仍然呈现惯性的以四大投资行业为主体的迅速投资拉动过程。“有色金属的复苏滞后三个月,但是现在却处于高峰,一季度有色用电同比增长60%(含去年基数为低谷因素),尽管钢铁的基数效应逐步减退,但是,在绝对值上,也处于高峰,这一高峰从去年12月延续至今。”

      其实,从未公布的去年12月单月用电量数据看,火力发电量首超3000亿度,创单月火电量新纪录,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都创了单月的历史新高,环比远远高出11月份。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自7月份以来月度用电量持续增加并屡创新高,而且用电量占比扩大。第二产业去年各季度增速分别为-8.21%、-3.51%、5.85%、23.30%。

      

      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10%左右

      根据国家电监会电力与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日前公开的一份报告预计,据目前高耗能行业发展形势,电力生产弹性还会有所提高,约为1左右,预测生产用电增速将在9.5-10%。全社会用电量403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9%。产业用电35221亿千瓦时,增速为10%。

      该小组认为,目前四万亿政府投资中中央政府投资已下达3840亿元,按照原定1.18万亿计划数额,2010年将有增无减。出口方面,12月份首次转正为同比增长17.7%。中央2010年外贸政策定位于推动出口稳定增长。预计出口增幅在10%以上。

      同时,从生产用电方面分析,4万亿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等公共交通和灾后恢复重建,辅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政府刺激计划重点影响行业是:建材、化工、有色、黑色金属及机械设备等主要用电行业。2010年政府投资规模扩大对这些行业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预计这些行业用电需求旺势还将持续。

      从供应面看,煤炭产能尽管充足,但是始终缺乏可靠的电煤保障机制,如果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影响电力安全供应。二是从目前气象资料看,2010年前期预计来水偏枯,将加剧电煤紧张,特别是南方、华中、西南至华东地区将在今年前期出现用电紧张局面。

      

      地产调控或影响用电量

      当然,可能对于上述预测产生影响的是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更加强烈的楼市调控风暴。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孙耀唯20日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出台可能会对今年后续的用电量产生影响。

      近期的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被业内认为能够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但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孙耀唯认为,如果影响了房地产投资,将有更多的行业受到波及,这就有可能影响到后续的用电量。因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确带动了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的大量释放。

      

      重工业主导产业结构将延续至2012年

      对于是否能因此判断经济过热,薛静认为,这不是经济过热,却反映了国家刚性的工业结构特征,也反映了主要行业产能规模,“与国际上比较,我国经济具有浓重的重工业特征,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30%以上的重工业用电比例已经超过了日本整个工业用电比例。”

      “中国经济从2011年开始,会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具体是因为什么动力目前还看不到,”她说,“不过,目前主要靠重工业,这里面主要有原来投资的产能的刚性释放因素。至少,在2012年以前,仍然处于较高的增长态势。此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市场分工转化,工业在投资方面逐步趋弱,内在动力转换初步实现,逐步向工业化后期发展过渡。西部离工业化后期还有二三十年,东部还有十年。我国仍然有一个比较大的工业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