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访重庆证监局局长叶春和
|
⊙记者 王屹 刘海民 ○编辑 李小兵
重庆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这个年轻的直辖市所拥有的特殊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一步步地显现出来,愈来愈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资本市场。重庆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幕前夕,我们就有关重庆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的一些问题,与重庆证监局局长叶春和展开了下面的话题。
上海证券报:在区域经济的背景下说资本市场,没有人说它不重要。但真正要扩大直接融资的舞台,让更多各式角色登台亮相又并不容易。所以,有些地方在做这件事情时,雷声大,雨点小。您到重庆快两年了,能就此简要勾勒一个轮廓吗?
叶春和:总的来说,重庆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是快的,但这仅仅是和自己纵向比较而言。客观地说,重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地位还不相适应、与重庆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重庆目前上市公司32家,证券公司1家,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也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为依托。所以,重庆必须要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这个“助推器”的作用,尤其在国家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要让这个舞台更加繁兴活跃,丰富多彩。
上海证券报:您来重庆后,改变这“两个不适应”路径是什么?
叶春和:一是立即开展多方调查研究。一方面,拜访市领导,走访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管理单位,逐家调研重点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就重庆资本市场发展向重庆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还和区县签订了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在局内开展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充分了解情况,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监管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是强化一线监管工作,我们严守底线,深化监管体制,探索建立分类治理监管模式,构建“市场监督、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共同治理监管构架和快速反应机制,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发展为主线,调动各方资源,形成监管合力,督促辖区各市场主体依法合规运作。
三是在监管服务方面,我们积极配合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金融中心战略,在企业上市、市场培育、风险防范等方面和市级部门,以及区县政府加强合作,建立了协助机制。
处理好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坚持以监管促规范,以服务促发展,这是重庆证监局推动辖区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理念。
上海证券报:资本市场这个舞台,要靠多方搭台来演戏,听说重庆市政府就去年的“演出”,把 2009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 “金融贡献特别奖”发给了重庆证监局,请谈谈你们的角色意识如何?
叶春和:这个奖肯定了我们的工作,也激励我们向新的目标迈进。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在中国证监会党委领导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资本市场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实现了新的突破,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建设。重庆上市公司总市值从2008年底的609亿元,上升到2010年3月底近2500亿元,翻了两番多,是全国股票市值增长水平的2倍多,全国市值排名由2008年底的第27位上升到目前第19位,资产证券化率由2008年底的12%上升到目前的38%。市值大幅提升折射出重庆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活力。
上海证券报:去年重庆IPO和再融资的情况怎样?
叶春和:IPO直接融资实现重要突破,上市积极性开始涌现。2009年推动重庆莱美药业成为全国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今年3月推动重庆水务集团成功在上海主板挂牌,融资34.9亿元,实现辖区自2004年以来在主板市场上市的突破。此外,值得欣慰的是,最近1年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申报材料的拟上市公司已达7家,创辖区历年IPO申报最好水平,极大增强了重庆资本市场后续发展能力。
同时,再融资也创出历年新高。自2009年以来,辖区共有14家公司开展再融资,占辖区上市公司家数的44%,交易规模达400亿元,而重庆上市公司2008年底的净资产总额还不到340亿元。通过再融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提高了辖区公司的整体质量。
上海证券报:重庆绩差公司风险化解的情况如何,证监局有哪些好的举措?
叶春和:在过去1年多时间, 重庆共有5家ST类公司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绩差公司风险化解成效显著:*ST长运已脱胎换骨,ST东源吸收合并金科集团的方案已获有条件通过,ST星美、*ST朝华均已上报重组方案,*ST威达已引进新股东,正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工作。
我们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对高风险公司的检查力度,确保重大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避免突发风险;二是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体制的优势,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作,做好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三是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支持绩差公司通过实质性重组走出困境,杜绝财务重组。
上海证券报: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重庆有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进行过并购重组,当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您就此事怎么看?
叶春和:2009年初,我们曾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庆近10年并购重组活动进行调研,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相关建议。并购重组比例多少并不代表什么,关键要看什么样的资产进入了上市公司。我们一直鼓励大股东把优质资产、优势项目向上市公司集中,鼓励公司开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市场化重组。在重组过程中,我们既监督、又服务。一方面强化了对注入资产和重组方的现场核查,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职,规范重组程序,提高并购质量;另一方面,协同配合政府,当好参谋,积极引导实质重组,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近几年的情况可以这样说:立足于上市公司长远战略发展的产业整合、整体上市类的并购重组已成为重庆资本市场重组的主流和发展趋势。过去“保壳型”、财务重组型的重组已大幅减少。比如2009年西南合成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医药资产,盈利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建峰化工定向募集资金扩大主业规模,使公司跻身全国百万吨级尿素生产企业的行列;重庆港九、重庆百货拟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旗下港口、百货零售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上海证券报:与发达地区比,重庆资本市场目前还有哪些不足或差距?
叶春和:首先,资本市场总体规模还不够大,发展相对滞后,资本市场所具有的融资及资源配置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优质企业尚未形成融资、发展、价值提升、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
其次,市场主体整体质量尚需提高,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尤其是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聚集效应还不强。上市公司中工业企业比例较大,且分布不够合理,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第一产业公司没有上市公司,第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偏低。
第三,资本市场人才有待加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水平、行业形象需进一步提升。
上海证券报:那么,重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和潜力空间有哪些?
叶春和:就重庆而言,目前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后发优势和广阔空间。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前景和转型需求,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尤其中央对重庆的高度重视以及重庆自身所拥有的特殊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上近几年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重庆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把整合上市公司资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本战略调整的高度来抓。到2009年底重庆国有资产规模近1万亿元,全国排名第4,而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不到12%,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此外,很多东部沿海和海外资金看好重庆交通枢纽、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一批重大项目和IT产业,也在逐步向重庆转移,这将为重庆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