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焦点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专版
  • 11:专版
  • 12:观点·专栏
  • 13:圆桌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书评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市场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T1:特别报道
  • T2:特别报道
  • T4:特别报道
  • 当政策的“靴子”落下后
  • 踏准政策“脚步”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 新动向
  •  
    2010年4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当政策的“靴子”落下后
    踏准政策“脚步”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新动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政策的“靴子”落下后
    2010-04-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当房地产调控的“靴子”落下后,整个市场的局面不是更清晰,而似更混沌了。

      上周的市场状况就是一个证明。上周一大跌,随后四个交易日连续震荡,上下反复。周五上证综指围绕3000点展开激烈争夺,但收盘跌破3000点,全周沪指跌4.69%,创下今年以来最大周跌幅,亦似乎表明整个市场的“政策市”意味浓厚。

      本报记者 周宏

      政策调控预期之内

      从业界发表的观点看,业内公认上周的调整源于政策转严。

      比如,海富通基金等表示,接二连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让地产板块成为下跌的重灾区。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是中长期的,对市场亦如是,且现在多数投资者不清楚未来是否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让房地产板块的短期恐慌氛围进一步加剧。

      还有基金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和相关的建筑、钢铁、家电等行业的影响只是第一步,未来还可能渗透到更多领域。比如,房地产下调可能影响到民间投资,那么未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要重新考虑,而诸如银行贷款坏账等与其也就突然升高。总之,因为政策严厉而对经济增长抱谨慎态度的思维开始占据主流。

      但类似看法可能逃脱不了“头痛医头”的评价。事实上,政策趋严在今年并无疑问,因此,因为调控过热的泡沫行业,转而对经济增长突然抱悲观态度的做法,似乎并不理性。仅从客观角度看,政策调控的趋严,只能使经济中长期平稳增长的概率更大。除非,我们开始就从来没有考虑过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

      

      风格不变超预期

      而对市场风格的判断争议,我们倒反而更容易理解些(虽然,业内似乎越来越在这方面趋于一致)。

      市场一致看好的大盘股、蓝筹股行情一直没有来到。相反在本轮政策调控后,整个投资者群体愈发发现,大盘股的未来前景更加不明朗。在小盘股时跌时涨的震荡行情中,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股率先垂范,领头下跌,反成了上周市场调整的重仓区。

      一些基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股指期货出台后,整个市场大跌,导致了大盘股其后遭遇抛售压力等拖累云云。

      但如果从基本面角度看,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变化或许正是一种对未来风险不确定性的合理化预期。而同样可以明了的是,当大盘股的利空一个个兑现,小盘股的利好一个个出台的时候,两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面临的转折也在一步步趋近。

      

      回归基本面

      市场未来的出路可能有很多种,但无疑最让基金头疼的仍旧是市场短期表现。

      这方面,汇丰晋信的判断可能最站得住脚的。综合而言,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企业盈利的增长。随着目前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那些治理优良,企业盈利不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成长的公司股价表现毫无疑问会越来越好。

      当然,如何从基本面角度考虑企业盈利的长期表现,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小盘和大盘并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