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清 杨子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逆势收购泰达宏利基金公司股权,这让宏利金融这家一向稳健的金融巨头再次高调进入中国投资者视野。1.05亿欧元的成本抢得泰达宏利基金公司49%的股权之后,这家以保险为主业的老牌金融集团,在中国的布局除了中宏人寿之外,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已经参股了两地的基金公司。“大部分中国本地金融服务行业特别看重如何迅速扩大规模,而我们更为关注公司如何盈利和健康发展。”宏利金融亚洲区副总裁、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副董事长施德林先生在接受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宏利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思路。
在最好的时机进行收购
“宏利金融非常重视亚洲市场。”施德林在采访中一再强调,“我本人在亚洲居住了21年,管理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已经17年,我认为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能力非常强,我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有信心,对宏利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后的发展也非常有信心。”
谈及收购泰达荷银(“泰达宏利”前身)基金股权的过程,施德林坦诚这是“蓄谋已久”。“宏利金融在中国市场人寿保险方面的业务开展的非常顺利,也非常希望进入中国的基金管理市场。在这之前,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当泰达荷银这个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觉得是此阶段中我们看到的最好机会,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把握这个机会和泰达合作。当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帮助了我们。”
事实上,宏利金融竞标泰达荷银股权一共参与了两次,第一次没有得手,第二次成功了,而且在这期间泰达荷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了很多,但宏利金融支付的钱比第一次还少了一些。“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收购。”施德林表示,宏利金融现在管理着4000亿美金的资产,公司在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方面经验丰富,未来会尽可能从各方面给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提供帮助和支持,比如经销商渠道方面的合作等。
健康比规模更重要
“中国基金市场资产管理的波动比较大,这种波动与资本市场本身有很大关系,我们无法控制市场的波动。”施德林表示,“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完善一个多元化的产品线,这样市场在某一个阶段运作时都有对应的产品来面对,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此外,目前国内投资者投资基金市场更多体现出一种追逐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特征。“很多投资者曾跟我说,一定要买排名前十的基金。而事实上,排名前十的基金在今年是前十,在明年不一定还保持在前十。很多时候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现在的策略对,而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这个策略就可能不对了。”施德林说。
对此,他建议泰达宏利未来加强投资业绩的稳定性,强化投资团队,让旗下更多的基金排名在前25%。“比如美国有8000多个公募基金,真正能够一直保持在前25%的只有三四十个,所以说如果一个基金公司的基金能够维持在前25%,可以说是非常强的。”施德林说。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公司的健康发展,并不是急于把规模做大,当然如何做到既能盈利又能扩大规模,这是一件非常有艺术的事情。这一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的经验是,最大的并不代表就可以生存,一定要在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谨慎的条件下,再去图谋发展壮大。”施德林说。
酝酿台湾科技基金
对于未来的大陆和台湾两岸金融合作,施德林也有自己的想法。随着大陆和台湾金融合作协议的实施,在两岸都布局有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宏利金融将有可能率先受益。施德林表示,这样的格局意味着更多的合作机会。“我们也希望利用两岸合作协议,来创作更多的机会”。
“事实上,A股市场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科技板块,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两岸的合作,在大陆发行一只投资台湾科技板块的基金。这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两岸的合作也会拉近,这对宏利金融的发展也将非常有益。我们未来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地寻找机会。”施德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