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华泰联合:
    量化投资重组股可胜市场
  • 医药股成长防御兼备
    回调提供介入良机
  • 地产股融资重启加快股市风格转化
  • ■最新评级
  • 年中或是加息窗口期
  • ■大势研判
  • ■行业报告
  •  
    2010年5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观察
    华泰联合:
    量化投资重组股可胜市场
    医药股成长防御兼备
    回调提供介入良机
    地产股融资重启加快股市风格转化
    ■最新评级
    年中或是加息窗口期
    ■大势研判
    ■行业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产股融资重启加快股市风格转化
    2010-05-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中证投资 徐辉 ○编辑 杨晓坤

      ⊙中证投资 徐辉 ○编辑 杨晓坤

      

      节前,证监会连续声明,没有中断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行动。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土部已完成首批试点运行25家企业的初审,并拟于近期反馈有关审核意见。这意味着,近期我们就有可能看到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或再融资的行为。在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地产股再融资的启动?

      笔者认为,此次声明突出楼市调控重点是调需求,而非供应;而且此举有望推动股市风格转化的步伐。在地产股风声鹤唳的当下,其股价出现否极泰来的机会不小。

      

      突出楼市调控重点

      推动股市结构调整

      其一,突显此轮楼市调控重点在调需求,对供应端网开一面。这是与上一轮调控相区别的地方;

      其二,是不是有救地产股的意思?地产股下跌超过50%。小盘股涨幅惊人。市场结构性的问题很严重。管理层此举是不是有缓解周期性蓝筹股压力的意图?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导向:对高房价是打击的,对地产上市公司的业务依然是支持的,对低估的地产股也没有打压意图。

      其三,地产股再融资的启动,正好发生在国务院10号文之后。一打一收。是不是有这样的政策意图:希望投资者情绪不要过度,不要走极端,避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因为大盘已经下破年线。所以,这一个政策一出,周期性股票有可能出现明显反弹,进而将年线之下的大盘拯救出来。

      

      地产股会不会否极泰来

      此政策一出,地产股是不是要迎来阶段性的强劲反弹?这是我们考虑的另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调控政策真正出台的月份,反而可能是地产股阶段性见底的月份。藉此契机,地产股是否将迎来真正的一次阶段性反弹?谁也说不定。尽管股市短期运行充满变数,但从中长期来把握还是会有不小的胜数。当前的形势还是很清晰:

      首先,股市方面,一是低估、或者说太低估。一大批地产股的市净率(1.7倍)、市盈率(12倍),以及净资产折价水平(50%)已经处于2008年9月份的水平;二是无人看多,这次是真正的无人看多了。连死多头中金公司,也认为调控政策未出清,要谨慎。三是政策影响有到极致的意思。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这是近十年来,对地产业调控最为严厉的一次政策。未来应该不可能有比这更为令人震惊的政策出台。四是地产板块调整周期已经达到10个月。

      其次,楼市方面,一是地价已经连续三个月调整;二是房价尚处在高位,未见实质性调整。未来应有20%至30%调整空间,价格应到去年7、8月水平;三是成交量会有较大回落,全年可能出现20%的成交量下降。这会导致上市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不会影响2010年收益,但2011年如果成交量恢复不上来,就将影响2011年收益水平;四是长期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根本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在政策意图仅仅是将这种需求压抑到未来去,使得地产市场实现供求平衡的时间更长。从理论上讲,这是有利于地产业中长期发展的。但短期可能会有一些不利局面出现。五是2009年谨慎的开发商会有更好的起跳点。激进的开发商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