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该对凯恩斯主义说再见了
  • 这是全球金融市场二次探底的开始
  • 融券步子太小了
  • 在技术细节变化中寻找突破
  • 哪里是海量信息安身之处
  • 让盐企在市场化历练中脱胎换骨
  •  
    2010年5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该对凯恩斯主义说再见了
    这是全球金融市场二次探底的开始
    融券步子太小了
    在技术细节变化中寻找突破
    哪里是海量信息安身之处
    让盐企在市场化历练中脱胎换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融券步子太小了
    2010-05-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融资融券业务开闸至今已一个多月了,应该说发展状况还是不错的,受到了各类投资者的关注。在竭力杜绝各种风险的前提下,业务量逐渐有所增加,其积极效应正在慢慢显现出来。

      但是,与当下的市场体量相比,现有的融资融券累计总业务量不过几亿元,规模还太小,可以说,对市场走势几乎产生不了什么作用。特别是融券业务,又仅仅相当于融资业务规模的1%多一点,与海外市场通常30%以上的比值差距甚大。虽说这种状况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在起步时难以避免,但它的存在也提示人们,对于一项全新的业务,不仅仅要让它平稳开局,还要设法推动其有序发展,如果长期进展缓慢,规模不能及时做大,那么不但其应有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还会大大削弱推进这项金融创新的意义。

      融资规模增加不快,可以理解为在当前这个阶段,股市表现低迷,大盘不断下跌,没有出现比较像样的投资机会,致使融资操作难度大增,因此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事实上,现在券商能够提供的融资资金大多数没有有效利用,而很多具有融资条件的客户,也在等待观望。笔者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融资业务的长足发展可期,特别是如果大盘蓝筹股能够表现得相对活跃一些的话,那么融资业务会出现供求两旺的局面。

      比较难以乐观的,还是融券业务能否很快发展起来。这一个多月来,沪深两市行情大幅下挫,如果进行融券操作的话,收益想来是很可观的,但遗憾的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券业务仍然裹足不前,有的券商网点仅仅是出现500股、1000股这类试探性的操作。为什么眼看着这样好的盈利机会从眼前流走呢?原因无他:现在券商能够提供的融券数量非常有限,品种更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又是与现在的融资融券规则有关的。目前的相关规定是,不管融出的是资金还是股票,都系券商自有。由于目前券商手里普遍都有一定的闲置资金,因此能够满足业务发展初期的融资需要。但它们所持有的股票数量就少得多了,而且也只有在券商本身看好相关股票,愿意长期持有的情况下才可能融给客户卖空操作。在理论上,如果看到股市大跌,券商很可能是自己先卖出股票,而不会借给客户来卖。退一步说,即便券商不想卖,也不太愿意借给别人卖空,因为这相当于砸自己的盘,会影响市值。换句话说,在目前的融资融券规则下,融资发展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而融券的前景则是不够明朗的,这也就导致了融资融券业务运行的不平衡。

      其实,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对于投资者来说,融券实际上要比融资更重要,也更有价值。进一步说,改变中国股市单边市的出路,在现货市场的范围内,也就是融券。而如果融券业务不能有效地发展起来,那么不但有违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初衷,也是会令广大投资者失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现有条件下,笔者认为可以试行“转融通”的做法,也就是通过成立专业融券公司,在社会上定向收集一部分股票,而后转给相关的券商,由其借给需要的客户。这种“转融通”的做法,在海外市场是比较常见的,它比“裸卖空”风险要小,也比较容易控制,但在扩大融券规模,为客户提供相关操作机会方面,还是能较好地发挥作用的。当然,要真正推进“转融通”,还有相应的工作要做,其中也不乏需要突破一些技术障碍。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是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两大新业务,现在股指期货发展态势十分喜人,表现稳健,作为风险控制工具的作用正在得到初步体现。而融资业务所提供的杠杆效应,也对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相对而言,融券业务的确是步子小了点。投资人期待着这样的结构失衡能及时得到调整。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